崔炎回家歇了一夜,天明後自是照舊去大理寺當值了。
誰知一進大門就發覺裡頭鬧哄哄的,人人都是喜笑顏開。他還未反應過來,就被趙少卿拉到了桌邊。他指著桌上的饢和胡麻粥道:“你晨起肯定還未食過早膳吧,來來來,今日我請你吃。”
旁邊幾個獄丞便大笑道:“你哄誰呢。你來這些年,何嘗請我們吃過寸草片葉。”
轉過來又對崔炎道:“別聽他的,這些都是寺卿的女兒唐娘子著人送來的。說是家中自己做的,寺卿也正在裡頭吃著呢。”
崔炎拗不過,只好也坐下來預備隨意吃些。卻不想胡餅做的是外酥裡脆,口感極好。就連芝麻粥也是米和芝麻搭配的剛合適,喝起來真的是齒頰留香。難怪今日氣氛這樣好,想來唐寺卿此時喝著粥,怕是連眼睛都要笑沒了吧。
正腹誹時,不想卻有個聲音在一旁問道:“好吃嗎?”
崔炎吃得專心,便隨口答道:“嗯,不錯。”
一時覺得這個聲音之前沒聽過,抬頭時才發現是個青衣女婢。而且這句話似乎也並不是問他的,只因趙少卿恰與他比鄰而坐,實際上那女婢問的卻是趙西原。
幾個獄丞也發現了這個烏龍,均吃吃竊笑。那趙西原卻是先前見她與唐靈一道進來的,顯然是她的貼身婢女。此時見問實在是有些受寵若驚。忙一迭聲地道:“何止是好吃,簡直是美味絕倫。娘子必是深得廚藝之精髓,方能化繁為簡,去其糟粕,巧得食材之精華。”
崔炎聞言,一時差點被粥燙到了喉嚨。青衣女婢聞言只是抿唇一笑道:“多謝少卿誇讚。只是您若是吃好了,寺卿與我們家娘子有請呢。”
眾人這次倒是全部抬起了頭,目光在兩位少卿身上來回逡巡。如果說剛才趙西原還是受寵若驚,這回他簡直想要跪下來親吻這位娘子的,額……鞋了。
他當然吃好了,他剛才分明餓的能吃下一頭牛,現在卻飽得可以三天不吃飯。自從崔炎到了大理寺以後,這是多久不曾有過的景象了啊。他雄赳赳氣昂昂地站起來,就像是個得勝的將軍一般跟在那侍女後面。
崔炎在眾目睽睽之下,終於面無表情地把粥喝完了。擱筷子的時候竟還沒忘了說一句:“眾位慢用。”
幾個獄丞見他去的遠了,忙低頭八卦起來:“怎麼回事,崔少卿在的時候居然叫了趙少卿。你說說,這什麼情況?”
另一個人便介面道:“風向不對啊各位,這是不是意味著崔少卿失寵了。”
“不會吧,昨日,崔少卿不還被寺卿派出去陪唐娘子了嗎。”一個留著小鬍子的獄吏忙提醒大家道。
“那就是了,想是崔少卿做了什麼不好的事。這回可是馬失前蹄,翻船了哦……”眾人聽見了,一時皆是吃吃竊笑。
崔炎倒不大在意這些。他與趙西原本就職位相同,均掌折獄、詳刑事。再加上其人向來『性』情沉穩憨厚,凡事又總給他人留有餘地,崔炎心下其實很敬重他。
想這大半年來,唐寺卿處處對他委以重任,而自己為了能儘快站穩腳跟,幾乎從沒禮讓過他。
若今日寺卿真有要事委派他,他總歸還是樂見其成的。
聽完寺卿的話,趙西原幾不可見地鬆了一口氣。其實,他適才在崔炎面前表現得很得意那都是假的。實際上他內心很緊張,生怕是最近什麼案子斷的不得當寺卿要找他麻煩。
結果卻原來是寺卿要為女兒找一位師傅。
據唐娘子說,她對刑獄訴訟很有興趣,聽聞自己在這方面頗有建樹,因此特地央求父親的。話說回來,這麼一個俊俏聰慧的小娘子要給自己做徒弟,趙西原又怎麼會拒絕呢。
誰知那唐娘子一聽自己答應了,立時就要向他行拜師禮,這他卻是無論如何都不敢領受。最後好不容易才說好了,雖是拜師,為方便還是以兄妹相稱。趙西原自然是無有不願的。
崔炎卻是自去了西市一處還算相熟的古玩字畫店。他記得這裡的店主是個硯痴,各種名貴古硯到他面前,他都能如數家珍,給你說出些門道來。
果然,崔炎一拿出包袱中的硯臺,他的眼睛就直了。又見崔炎只是以粗布包裹,便說他暴殄天物,好東西就是到了他手裡那也是明珠暗投了。
好在他也只是聒噪了幾句,便急不可耐地從袖中掏出一塊蜀錦託之,詳勘細節。過了好一會放下時方道:“難得難得。時下有雕刻的端硯還不多見。就是有,也是以鶴松圖為主。這種喜上眉梢的圖案我也只見過一回。”
崔炎見他果然認識,便忙問道:“不知你是在何處見到?”
那店主聞言卻看了崔炎一眼,隨後卻抓耳撓腮起來,半晌方道:“這個非是我不言,只是時日太久了,我卻不大記得了。”
崔炎卻心知他說的必是假話。他就是把自己忘了,硯的事也絕不會忘。再者既說了端硯先前多是以樸實無華為主,近日方漸漸出現了雕件,如此又何來時日久遠之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只是好好問時他不肯說,那便只有『逼』著他說了。崔炎眉頭一皺,便指著店內一幅顧愷之的女史圖道:“你這畫中少女形容呆板,衣袂沉重,毫無原作秀麗幽雅之態。不知要價幾何啊?”
那看畫的客人本來已欲買下,一聽崔炎之語,登時『色』變,只朝那店主冷哼一聲後,拔腳就走了。
一時店內客人悉數散盡。那店主叫苦不迭,只得低聲下氣地對崔炎道:“少卿行行好吧,我這一日的進賬都沒了。不然的話,你瞧我這店裡有什麼看得上眼的,隨你挑選一樣拿走。就算我破財消災還不行嗎?”
崔炎卻充耳不聞。只看著那方端硯,寓意不言自明。那店主無法,只得坐下向他娓娓道來:“昔年有一次各地學子正值隆冬時進京應試,其時大雪紛飛,天寒地凍。貢院諸人的墨硯均凍結成冰,無法答卷。其中唯有一端州考生的墨硯不僅未凍,且還油潤生輝。監試官員如獲至寶,立時將此硯上呈高祖。從此以後,端硯聞名天下,更被列為皇家貢品,民間難得一見。崔少卿,你如今明白了嗎?”
崔炎聽完這一席話,直猶如醍醐灌頂,剎那間豁然開朗。他仍按原樣將端硯包好,只朝那店主道了聲有勞後便徑直出了門。
那店主猶追出來喊道:“崔少卿,那粗布實在太寒磣了,不如就把我這塊蜀錦拿去包裹可否?”
崔炎遠遠聽見,只是無奈搖首。
喜歡長安逐月請大家收藏:()長安逐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