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8章 一更

一大箱子, 足足一百多本賬冊, 李文柏當然不可能自己一本一本看。

他直接喊來了李成, 讓他領著十多個賬房, 分批次查賬。

“不必記錄所有支出, 只需將其中支出給工人的每月工錢記錄下來即可。”

這是李文柏唯一的要求。他要的是前庭各大作坊壓榨剝削工人的實證,有了賬簿上摘錄的實證,加上羅武的事情, 他便能把事情鬧大, 大到必須頒布法令強制提升作坊對民工的待遇。

至於賬冊上可能出現的別的有貓膩的地方,李文柏是懶得管了。無非就是一些與幾位判司有關的“孝敬錢”, 這些作坊能夠在前庭壓榨剝削工人這麼多年,作威作福, 要說沒有一兩個後臺撐腰, 李文柏是絕對不信的。

只不過他來前庭的第一天就已經和那六位判司承諾過,過去的事情他不會計較。所以現在他也不會在賬簿上找著六位屬下的麻煩。

畢竟現在要想治理好前庭乃至西州,光靠他一個人,難免不太現實。那六人以前雖然貪, 但接下來能安分守己,那他也懶得多計較。

無論如何, 他的目的只有一個, 就是帶動發展經濟,讓前庭的百姓們,也能想文興縣的百姓一樣,生活富足。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其實李文柏並不適合做官, 他沒有所謂“經邦濟世,強國富民”這樣的崇高志向與能力,他就是個搞生意的,他的眼光放不到那麼遠的地方,那麼高的高度。

穿越過來,他只想掙錢養活自己,陰差陽錯走上了科舉的道路。到後來,做縣令,做刺史,他能想到的,也只是努力發展轄區內的工商業經濟,讓百姓生活富足,不至於野有餓殍,路有凍死骨這樣的事情發生罷了。

查賬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出結果的。李文柏也沒有在刺史府久留,叫上了李二和兩個護衛,離開了府衙。

身為刺史,上任四天了,也該到街坊田舍之間走走,體察一下百姓疾苦了。

順便,也能對各大作坊的工人的具體情況,有個更加深入的瞭解。畢竟百姓們過得怎樣,都是別人講述的,李文柏認為,在出政令之前,他有必要去探查一下百姓們對作坊的看法和希望。

且不說李文柏領著李二等人走街串巷效果如何,在另一邊,幾大作坊的東家,早已經是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一個一個在家裡都待不住,時不時地向自己的後臺那裡跑。

新來的刺史突然發難,首富楊邦被抓入獄,所有人商戶的作坊支出賬冊被強行送去了府衙。這一幕幕,明顯透露著風雨欲來的味道。

難道這新刺史一來,就要向前庭所有商戶下手嗎?

這是所有商戶們和作坊東家們心中的共同想法。

於是,這一天,六位判司的府邸之中,都彙聚了好幾個大富商和作坊的東家。

“大人,這幾天府衙派衙役將我等這幾年的支出賬冊全部拿走了,拿就便罷了,還打人。一點道理都不講。大人,這可是多少年沒有的事了。現如今楊老爺還入了獄,這……這位李大人,他難道要對整個前庭的商戶動手嗎?”

看著這些商戶們一臉慌張的模樣,六位判司的心中都忍不住叫苦連天。

他們是這些商戶們的後臺,這是路人皆知的事實,他們相信李文柏也知道。但是知道歸知道,但都是以前的舊賬了,現在若被李文柏那個狠人發現,在如此敏感的時刻,他們還與這些商戶們後暗地裡的來往,就糟糕了。

於是,六位判司在各自府邸裡,對諸位商戶們的回答竟出奇的一致:“爾等放心,楊邦很快就會放出來,不會有什麼大事。只不過諸位作坊給工人的工錢,需要提一提。這個數日後府衙會頒佈政令,爾等照著做就是了。”

聽了前半段話,幾位作坊的東家鬆了口氣,但聽完後半段話,他們一下子就急了。

提工錢?還頒佈政令強行提工錢?

這還算小事?

自古商人都貪圖利益,給作坊工人提了工錢,那麼他們自己獲得的利益就少了一大塊。多少年了,都是這樣的工錢,百姓們不都沒什麼意見嗎?現在李文柏一來,突然說要給工人們提工錢,他們如何肯幹?

於是紛紛發起了牢騷,各有各的說法與理由,但結論都是一樣的——提工錢?我們不願意。

看著這幫人既貪婪又膽小的嘴臉,作為他們的後臺,幾位判司真是又氣又無奈。

無知真是好啊,什麼都不用擔心,不像我們,天天生活在被那個狠人支配的恐懼之中晃晃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