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死皇後賺錢似乎有點不妥, 不過皇後又和趙鶯鶯沒什麼關系, 她既然遇上了這樣輕輕鬆鬆賺錢的機會,不想起來也就罷了, 放在眼前怎麼會不管不顧。回去之後就計較起來這件事要如何去做。
本身囤積布匹賺錢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揚州本就是江南名城,什麼貨物不是堆積如山?趙鶯鶯又不是那種大賈, 漫過天去又能要多少貨?只不過趙鶯鶯也不能無緣無故地就去做這個生意, 那也太反常了一些。
回家之後趙鶯鶯就仔細思慮了一番, 等到崔本回家的時候還有些分神,崔本見了總是要問一句:“你怎麼回事兒?我記得你說過今天要出門些什麼來著...算了,是遇上什麼不順的事情了?”
趙鶯鶯放了筷子, 想了想道:“沒事兒,就是今天見很多嫂子都會用私房錢賺錢, 忽然覺得自己的銀子白白放在那裡實在是太可惜了。”
窮苦些的百姓家裡沒有隔夜糧,自然不會有媳婦想著拿錢賺錢。可是有錢大戶就不同了,那裡面的婦人往往有很多自己的産業。趙鶯鶯這等市井婦女往往也有一些私房,只不過多少而已。
這年月稀罕的就是銀子,有錢的話不一定要有才,找到合適的機會就能來生發。要是彎彎繞繞不會,至少曉得把錢借出去收利息吧!不過這等高利貸的活計雖然簡單,卻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錢借出去容易,收回來就十分困難了!
能做高利貸的人往往是有靠山的,豪門奴僕、大官親眷都可以,有這種人在上面照顧, 誰敢不還錢呢?明裡暗裡都能整死人。再不然放小額高利貸的,那倒是用不著這麼大的靠山,但至少得有一個厲害的男子支撐,賭場裡的打手、市面上的潑皮,那等市井小民借錢之後也輕易不敢不還。
趙鶯鶯孃家的鄰居王家,王婆子的兒子王大就是做高利貸營生的。他就屬於在市井潑皮、遊俠中很有人脈的那種,放出去的高利貸不愁收不回來。
趙鶯鶯並沒有想過要做高利貸,先不說崔本是個做正經生意的,根本不好出面這些。就是趙鶯鶯自己,她也不喜歡高利貸這個行當——高利貸的利息擺在那裡,害的多少人賣兒賣女家不成家?
還是那句話,趙鶯鶯不是什麼大善人,若是不放高利貸就活不下去,她也會這麼做。可是事情不是那樣,她根本沒必要放高利貸,既然是這樣,她何必做這種心裡不喜歡的事情呢!
崔本聽了反而驚訝:“怎麼想起來做這個了,我記得當初二嫂照你做生意的時候你還不樂意呢。我想著你不是怕麻煩就是怕風險。怎麼,這回想通了——你也不用發愁,這件事我給你想辦法。”
這倒不是崔本大包大攬,實在是這種事情對於他來說算是小事一樁——他本身就是在生意場上混的,可認識不少生意人。趙鶯鶯真想賺錢,自己又沒有時間打理,只做個出錢的,這種生意還是很好找的。
他認得不少人正缺錢做生意呢!
這時候為了增加資本,也是為了分攤風險,有不少生意都是大家合夥做的。特別是那些剛開始做生意討生活的年輕人,錢不夠,就是不想也只能這樣。
趙鶯鶯想了想:“你先找找看,我看看好不好——最少是做布料生意的,這個行當我熟悉一些,心裡有底。”
又補充道:“找不到就算了,我自己相反倒騰布料。”
趙鶯鶯因為趙吉和王氏的關系,在這方面確實比較熟悉。而她若是真想做這門生意的話,其實回孃家找父母要容易的多——王氏和趙吉認得的行內人可比崔本要多得多。
崔本也不覺得哪裡有問題,只是贊同道:“經營布料確實是個好生意,你又有眼光,最是合適了。”
在衣料方面,揚州常常引領天下風氣,這就使得大江南北很多上人都會來揚州買入當年流行的料子。長久以來揚州的布料生意都很好做——前提是要麼有行內關系,要麼自己足夠聰明。而這兩者趙鶯鶯都算是有,所以的確十分合適。
趙鶯鶯本來是沒有這個打算的,她只是想依靠皇後今年駕崩的訊息賺一筆快錢。但是這個主意一說出來,她自己都覺得不錯了。到時候她可以找個靠譜一些的掌櫃幫著前頭經營,依靠自己的人脈和對流行的把握,生意多多少少做得的!
固然不可能憑這個一夜暴富至於大富大貴,可她也不求這個呀!細水長流本就是她最喜歡的。
這樣想著她興趣大增起來,成日只是繡花也有些無聊,找到這個事情倒是很好。
當然,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聽風就是雨要不得,她多少要對這個行當更瞭解一些才好下手。以前的瞭解都只是浮在表面的而已。
趙鶯鶯第二日就回了太平巷子一趟,卻不是找王氏和趙吉,需要他們兩個的人脈是生意做起來之後的事情。如今還在先前準備呢!這時候最好找的是大嫂林氏,她家正是做布料生意的。
林氏孃家在十三灣巷子,是大名鼎鼎的多子街的一條支巷。至於多子街,其實就是緞子街,裡頭街面兩邊全是綢緞莊,偶爾有一兩間做別的營生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一般來說大戶人家的布料,以及外面客商買進揚州料子,最先都是到多子街來看。其中的名氣之大,從南到北都有人知道揚州有個多子街呢!
只不過多子街做的是高檔生意,一些等而次之的就不大做了。這就被兩邊數條支巷裡的住家看到了機會,於是一個個的也開起鋪子做布料的生意。這些鋪子大多不大,也沒什麼人請夥計掌櫃,都是夫妻父子這樣經營,林家就是這樣的人家。
別看人家只是一間小鋪子,進貨銷貨的渠道都不算好,可那也是正正經經的布店了。做這一行該知道的該注意的肯定都是放在心裡的,趙鶯鶯不好一頭撞進去,最好就是找人家問問。
趙鶯鶯這一次回孃家回的突然,王氏都有些預料不及,拉著她皺眉道:“怎麼這個時候回來了?難不成有什麼困難?”
非節非年,孃家又沒有一件拿得出手的事情,出嫁女一般是不會回孃家的。而非要回孃家一趟,而且回的如此突然,最容易讓人想到的就是在婆家吃虧了,要找孃家搬救兵。
趙鶯鶯笑著道:“娘多想了!我回來是有事兒商量!”
說著把自己打算做布料生意的心思一說:“我那些錢放在那裡也不是一個事兒,之前不是打算買個鋪子?這時候正好做了,到時候對外遮掩是租來的。然後做點布料上頭的小生意,也是月月來的活錢。”
王氏這才放心下來,只不過關於趙鶯鶯拿錢做生意她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這倒是一個好事兒,只是做生意這件事並不簡單。有人虧有人賺的,你又要繡花,根本放不了多少心思在這事情啊。”
趙鶯鶯卻想的簡單:“我又不是做大生意——實話來說吧,我也做不起大生意!綢緞莊是出了名的本錢大的行當,我的錢全投進去也沒個水花。我就是做個小鋪子而已,這種小鋪子總能賺錢,只不過賺的不多而已。至於打理的事情,請人就是了。”
市面繁榮的好處就在於只要不貪圖利潤多同時也風險大的生意,像那種小本經營總是能養活人的,一般來說也很難虧損。當然,這也就是天下進入太平盛世,越來越繁榮才有的好處。
王氏聽趙鶯鶯這麼說也算是放心下來,能仔細思索幫著趙鶯鶯合計:“這件事肯定要找你大嫂,她就算沒學過她爹孃如何做生意的,十幾年看也應該看出一些門道了。你等著,我去找她來。”
林氏乍一聽趙鶯鶯要做布料生意也有些驚訝,直到知道是小生意的時候才算是鎮定了一些。算賬就知道了,市面上最普通的棉布是五六錢銀子一匹,綢緞則是一二兩銀子一匹。一家綢緞莊備貨,光是貨物恐怕就要壓上大幾千兩!這就是大本錢的生意了。
不過若是當小本生意做,那就另當別論了。最小的,那種出攤子的,整個攤子上也值得幾十匹料子而已,而且都是便宜貨,全部下來只有十幾兩銀子的本錢呢。
她聽說趙鶯鶯要向她打聽這門生意如何做,立刻給趙鶯鶯道:“這門生意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和別的生意一樣,最要緊的就是如何進貨如何銷貨。若是那種做的大的,那便是銷貨比進貨要緊。小姑你是做小本的,自然是進貨比銷貨要緊。”
大本錢的生意必定拿貨多,那樣的人根本不需要自己多上心,自然而然就有織廠的老闆和牙行的經紀找上門來。談生意的時候也願意給他們最低的價格和最新的貨色,如果簽的貨量足夠大、時間足夠長,哪怕是微利,這些人也願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