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轉眼又是一年。
海風如常吹著,花燈下的男女可能換了人,但畫面和以前沒有什麼兩樣。
青山依舊,天光峰還是那麼高,上德峰還是那麼冷,適越峰還是那麼吵,神末峰還是那麼孤。
與過往無數年裡相同,神末峰彷彿與世隔絕一般,除了偶爾玉山師妹會來給元曲送些東西。
師徒四人的一應用度都是由適越峰弟子送到峰底,然後由猿猴們送上峰頂。
昔來峰的人們更是覺得好生寂寞,因為神末峰似乎從來沒有修行典籍方面的需要。
元曲的無彰初境已經穩定。
趙臘月還在感受遊野境帶來的諸多變化。
顧清的境界更加深厚,對承天劍法的掌握越發老道。
眼看著井九便要成為神末峰境界最低的那個人。
有趣的是,無論遇著修行方面的何種疑難那三人都會來問他。
井九覺得這樣有些麻煩,還不如集中起來講課。
某天傍晚,峰頂出現了這樣的畫面。
井九躺在竹椅上。
趙臘月坐在竹椅末端。
白貓趴在她懷裡。
寒蟬蹲在它頭頂。
顧清與元曲站著。
……
……
“師父,從第三式開始,我劍元執行便有些問題,與劍法的配合好像差了些什麼。”
顧清不是現在才發現這個問題。
九年前,他開始修行井九給他的承天劍訣之後,很快便察覺到了。
那年在朝南城寶樹居,他學習破陣的方法時,這種感覺更加明顯。
換一種描述方法就是,承天劍訣在某些時候有些不像劍訣,而更像……
“是陣法。你可以把承天劍訣理解為某種陣法,劍元的執行進行相應的調整,便能解決這個問題。”
井九沒想到顧清的感知如此敏銳,還在無彰境的時候便已經發現了承天劍訣的特殊之處。
顧清問道:“用陣法的方法學劍?這該如何調整?”
井九說道:“你可以找時間去昔來峰,尋些陣法相關的書籍來看。”
元曲有些不理解,問道:“劍法便是劍法,怎麼能是陣法呢?”
井九說道:“你學的七梅劍法源自一茅齋的筆法,顧清當年用的六龍劍訣則是與大澤宗的雷法有關。”
元曲說道:“難道所有道法可以變成劍法?”
井九說道:“可以反著理解。”
那是說青山九峰的真劍可以模擬為某種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