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何公公掌權多年,積威太深,大部分官員還是不敢輕動,想再看看接下來的局面會怎麼發展。
不需要看太長時間,當天夜裡何霑便做出了反應。
緹騎在京都街巷裡飛馳,如暴雨般的蹄聲令人心悸。
數十名太監高手拿著何霑的手書,推開了一座又一座府邸的大門。
禁軍統領以下,共十四名將領被捕入獄,城門司七名官員被捕,其中有兩人因為反抗被當場殺死。
第二天清晨,都城府尹辭官,太學被封,總計七十九名參與此事的學生被抓。
朝會上沒有少年天子的身影,珠簾後也沒有人,很少上朝的何公公從陰影裡站到了大殿的正前方。
他看著大臣們平靜說道:“你們想我死可以理解,但在殺死我之前,希望你們最好安份一些。”
讀的是聖賢書,吃的是皇家糧,不是所有官員都能忍受這種羞辱,當場便站了出來,痛斥其非。
那些官員被侍衛們抬到宮外當眾杖刑,沒過多久便打死了一人。
至此事態嚴重激化,滿朝官員憤而離殿,來到皇城前跪地不起,哭聲動天,言稱先帝如何……
……
……
御書房內,少年皇帝臉色蒼白看著何霑,眼裡有懼意更有恨意,沉聲道:“哭宮是要上史書的!”
何霑神情淡然說道:“你覺得我在意?”
他的名字必然會留在史書上,以一代權閹的身份遺臭萬年。
少年皇帝強自鎮定下來,說道:“就算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那些大臣與學子都是無辜的,還請開恩。”
何霑說道:“要放他們出來很簡單,只需要陛下你出去說一句話便好。”
至於要說什麼話,誰都很清楚。
少年皇帝盯著他的眼睛說道:“那是朕的父親!”
何霑說道:“我不這樣認為。”
少年皇帝氣極,聲音微顫說道:“朕畢竟是個皇帝,你何至於逼迫至此?”
何霑靜靜看著他,沒有說話。
少年皇帝卻明白了他的意思,身體微寒,咬牙說道:“母后不會允許你亂來!”
這時有太監在御書房外緊張說道:“公公,太后娘娘有請。”
聽到這句話,少年皇帝終於放鬆下來。
何霑眯了眯眼睛,看著他說道:“母親喊的倒是挺順口。”
說完這句話,他轉身離開御書房,去了元宮。
太后掌宮多年,風韻猶存,鳳威更盛,對何霑自然不同,溫言勸道:“小孩子家家,難免心懷生父,雖說不合體統,沒有道理,你訓斥一番也就罷了,何必弄出如此大的動靜,還有那個書生的事情……太過了。”
何霑沒有解釋書生的事情,說道:“當年我就對陛下說過,河間府就是一群養不熟的崽子。”
聽到陛下二字,太后的神情變得有些冷淡,說道:“反正哀家覺得這孩子不錯,你不要亂來。”
她盯著何霑的眼睛,想得到某種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