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大別山之戰的訊息,也以最快的速度席捲向荊州和揚交地區。
在收到這個訊息之後,白起和吳起兩大軍事統帥都不約而同地做出了反應。
白起所在的荊州地區,就在江淮地區的旁邊,他收到的訊息是最快的。
故而,他在第一時間,就將手中可用的兵馬,以張遼為先鋒,先一步駐紮於赤壁地區。
當然,在白起心中,他的戰略構想絕對不可能與“赤壁”兩字沾邊,大概應該叫“柴桑登陸計劃”吧!
所謂“柴桑登陸計劃”,就是指順江直下,採取“趕鴨上岸”的方式逼迫敵軍水師聯軍離開水面或退回柴桑,不尋求水上決戰,避過敵軍水軍的主力,直撲柴桑,在柴桑附近搶灘登陸,攻破朱元璋的大本營,再與其餘幾路軍隊多拳出擊,那麼遊弋在長江上的敵軍水師聯軍就會像風箱裡的老鼠一樣,被消滅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在江淮地區即將不在的情況之下,柴桑就是江東四郡的門戶,過了柴桑可以說沒什麼特別的天險可守了。
因此,這裡也是敵軍的一個重要防守地區。
打擊這裡能夠最有效、最快速地解決這場戰爭,打下這裡江東四郡就基本上成為囊中之物了。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還是要衝破伍子胥的阻攔。
同時,白起重兵駐紮在赤壁,一副要南下柴桑的樣子,這也是逼迫的伍子胥的兵馬不敢輕動,不讓對方有插手到江淮戰場的可能。
江淮戰場的朱棣就剩下最後的半口氣了,白起既然也同樣想要將對方的這半口氣掐斷,將對方徹底留在江淮地區。因此,還是要儘可能的避免一些風險。
如果伍子胥真的敢調動重兵順著江淮地區的河流而上,那麼,那個時候的白起,必然要起全軍之力,在戚繼光的輔佐之下,全力拿下柴桑,將雙方之後的決戰地點放在陸地之上。
而這也給了伍子胥一個兩難的選擇,讓他去救朱棣也是,不救也不是。
吳起收到訊息的時間雖然要比白起那裡晚上幾天,但也並沒有遲太長時間。
之前,他在徹底拿下了交州之後,並沒有著急進行下一步的計劃,一來,是想要穩定一下交州混亂的環境。
尤其是趁勢作亂的山越,需要吳起將他們梳理一遍。
當初,雖然山越是被晉軍利誘出手,利用他們來搗毀交州的後方的,只不過,這些人嚐到了甜頭之後,再想讓他們將到手的利益吐出來,吳起不用一些狠辣的手段,自然是不可能的。
二來,是為了讓久戰的將士們得到一定時間的休養。
一直不停的打仗,將士們也是會疲憊的。畢竟,他們並非是機器人,而是肉體凡胎。
這種休整可以讓士兵們從緊張的作戰狀態中解脫出來,放鬆身心,恢復體力,同時也為下一步的任務做好準備。
在休整期間,部隊通常會進行一些必要的維護和補給,確保裝備和物資的充足,同時也對士兵的思想和心理狀態進行調整。
休整不僅僅是為了恢復體力,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整個部隊的戰鬥力。
三來,就是為了等待江淮地區那邊了,等待南北夾擊的機會。現如今的江淮地區,雖然還剩下一個壽春在苦苦支撐,但江淮地區的戰局徹底結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已經到了,他開啟下一步戰局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