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當場戰死的,有遠走海外的,也有投奔了朱元璋的。當然,投奔了朱元璋的那一位,如今也已經魂飛九天了。
而這一組組合技,從那之後,也就消失了。
但是,南蠻的這四位將領,卻讓這一組組合技再一次重現於世間。
在組合技的增幅之下,僅僅只是沈風一個人,他的戰力其實就已經和桓石虔不相上下。
更不要說,這個時候的沈風,還有其他人在幫襯呢。
而剩下的三個人在組合技的增幅之下,戰力也有了各自的提高。
在四個人的圍攻之下,桓石虔就算是拼了性命,不惜用出了以傷換傷,以命換命的打法,可是,也最終難改,最後的結局,最後被四個人聯手所斬殺。
桓溫的叛變,對於包括桓石虔在內的許多人的打擊,其實確實特別大。
原本的桓石虔在內包括了許多人,對於桓溫這個家族的掌舵人還是非常的支援的。
但是,桓溫主動叛變,完全都沒有顧及,當時在各軍之中的其他桓氏族人,要說其他的那些人,理解者雖然有之,但是,怨恨者同樣不會少,甚至還會更多。
畢竟,沒有人會心甘情願的被自己最信任的人所出賣,成為最後的犧牲品。
當然,也同樣是因為,桓溫的背叛,對於整個桓氏一族的名望的打擊,其實相當大。
桓溫這個背叛可以,其他的背叛還是有些區別的,他這個背叛的性質,是相當的惡劣的。
朱元璋這一生對不起的人很多,但是,這其中絕對不包括桓溫。
桓溫當初從中原舉家搬遷到南方,雖然說朱元璋提拔和重用他,乃至後面福澤到整個桓氏一族是有其目的在的,可是,不得不說,沒有朱元璋的話,桓氏一族怎麼可能短短的時間之內發展到這種程度?
如此恩情,但卻遭受了背叛。這件事情,未來,將會成為恆溫乃至是整個桓氏一族抹不開的汙點。
日後就算是在史書之上,也會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雖然說歷史確實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是,卻也不是說勝利者想怎麼書寫就可以怎麼書寫。
真要是這樣的話,司馬家也就不至於揹著一代又一代的罵名了。
而朱元璋在桓溫背叛之後,對於桓氏一族人的舉動,更是將他們逼在了一個騎虎難下的局面之上。
他們要是繼續背叛朱元璋的話,日後,他們這個家族就真的要承受千古罵名了,成為日後千年之後的反面教材。
這一戰,相對於朱全那些人,雖然他同樣是心懷死志,但這其中還是有不小的區別在的。
朱全那些人,完全是懷著殺一個不虧,殺兩個賺了的想法來戰的。
而桓石虔,他更多的是哀莫大於心死,本能的只想讓自己戰死於這一戰。好讓世人知道,桓氏一族,不全都是桓溫這種忘恩負義之人,桓氏一族,照樣有忠肝義膽的好兒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