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桓氏可是一個大家族,桓石虔、桓振、桓謙、桓道恭、桓石民、桓亮……如今可都分佈在各地。
一旦他這裡投降的話,桓溫根本就無法保證,其他人那裡是否會受到牽連!
出於種種原因,桓溫這個時候也是左右為難。
只不過,吳起可沒有給他那麼多時間為難,他的兵馬一直在挺進。頂多也再有三兩天的時間,吳起的兵馬就該到達了!
至少,桓溫他是不想死的,所以,當死亡即將來臨之時,原本以為難以抉擇的問題,一瞬間就有答案了。
有了豫章主將的配合,吳起在攻破豫章這方面,當然不會再有任何的阻礙!
桓溫手中能夠掌握的,確實只佔據了豫章兵力的四分之一,然而,四分之一的力量,在大敵來臨的情況之下反叛,這最後的結果還會有任何的疑慮嗎?
只不過,桓溫比較貪心而已,他可不願意簡簡單單的開啟城門,放吳起入城!
雖然這樣做的話,也是大功一件,但是,放了吳起入城之後,剩下的朱序他們,也得讓他吳起去解決。
而如果要是桓溫能夠將整個豫章完完全全的交到吳起的手中,這其中的意義就又有所不同了!
故而,他一邊派出桓亮在聯絡吳起的同時,一邊又以豫章主將的名義,召朱序、朱由校、陸駿、李新材、田新功主要的幾名大將前來議事。
在吳起即將兵臨城下的情況之下,作為豫章主將的桓溫,他召一眾重要人物前來議事,這當然不會引起幾個人的懷疑。
正常的情況之下,在這個時候,本就是要一堆人商量出一個應對的計策的。
只不過,等幾個人過去之後,人湊齊了之後,就該到了桓溫圖窮匕見的時候了。
朱序、朱由校、陸駿、李新材、田新功幾人,除了朱由校、陸駿之外,剩下的幾個人可都不是手無縛雞之輩。
但是,如今,這裡可是桓溫的地盤,這裡裡外外都是他的親兵,李新材、田新功、朱序幾個人來的時候,雖然也不是單槍匹馬來的,身邊也各自跟了幾個手下。
可是,他們的人加起來都不足桓溫的人的十分之一。
桓溫更加是早有預謀,在所有人都還沒有反應的時候,就已經率先給了,還在懵逼狀態之中的朱序一計被刺。
在種種的有心算無心之下,短短的時間之內,朱序、朱由校、陸駿、李新材、田新功幾人盡皆被殺或被擒。
在此之後,桓溫第一時間派出人手去掌控這幾個人手下的兵馬。
陸、李亦是世家,有一大批的世家族兵都是出自這兩家,再加上出自朱氏一族的朱序手中掌握的兵馬,這一波過後,桓溫手中掌握的兵馬,直接從最開始的四分之一膨脹到了後來的四分之三。
而到了這個時候,整個豫章的局勢幾乎已經完全掌握在了桓溫的手中。
在此之後,他就是利用他積攢下來的種種優勢,強行逼迫剩下的那五千世家族兵,要麼和他站在同一戰線之上,要麼就是乖乖放下兵器投降。
否則的話,那就只剩下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