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之地,南方之戰開啟以來,晉軍在荊州,雖然只剩下半個南陽,但卻依舊立下了衛鞅這個荊州刺史。
南方之戰最終以晉軍的勝利結束,衛鞅這個荊州刺史也算是真正的實至名歸了。
故而,如今,只需要新立下交州刺史和揚州刺史即可。
事實上,滿堂公卿,有資格當這個刺史的人很多。但是,這些人,要麼就是在洛陽,要麼就是在北方各州,距離南方實在是太遠太遠。等他們過來,都是什麼時候了?
因為涼州的事情,李翔現在需要儘快恢復揚州和交州的執行,這一件事情迫在眉睫,故而,自然最好是就近選擇,並非從朝廷之中調動。
也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些,故而,從荊州官員之中選擇了于謙擔當交州刺史,又讓原本的南州大都督的吳起改任揚州刺史。
吳起不僅僅只是一個神級統帥,他同樣也是一個神級政治人才。
故而,他的能力,不要說只是擔當一個刺史了,就算是一國宰相,以他的能力也絕對是綽綽有餘了。
至於吳起調任揚州刺史,之後留下的南州大都督的空缺,王羽這個時候沒有任何的安排。
甚至,不只是南州大都督,包括揚、交、兗、豫、徐這五州大都督之位,王羽也沒有任何的安排。
正如吳起以及一大批官員預料的那樣,當南方之戰結束之後,有關大都督之位,已經成為了李翔的一個梗。
可以有資格軍政一手抓著大都督,本身就是暫時的臨時選擇,李翔也從來沒有想過讓大都督這個職位成為一種常設的職位,更加沒想到這個職位成為一種制度。
每一個大都督,事實上,都代表著一股潛在的,且無比強大的地方勢力。
如果每一州都有這麼一種強大的地方勢力的話,這個王朝就算是建立了,難道還能夠穩定的住嗎?
就算是他這一代,能夠壓得下這些大都督們。可到了他的下一代,下下代,也能夠壓得住這些地方派系嗎?而且,還是天然上就強大無比的地方派系。
故而,雖然一開始這種職位就是一個戰時的臨時選擇,但每過個三四年,李翔就會將各自的大都督乃至是各州的將軍們來上一輪調換,避免這些大都督們真的在地方上紮根,從而真的形成一個強大無比的地方勢力。
可是,這種辦法只是一種權宜之計,沒有辦法解決根本的問題。
故而,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有朝一日必定要廢棄這個大都督的職位。
隨著南方之戰的結束,交、南、荊、揚、徐五州之地,再無敵接壤,此後,除非北邊一些打過了兗州和豫州,要不然的話,這裡完全就是大後方了,故而,也就很難再有什麼戰事發生了。
在這種情況下,交、南、荊、揚、徐五州之地,還有什麼設定大都督的必要?
其餘各地,因為靠近草原,又或者是靠近北方的原因,或許還會保留一段時間的大都督之位。
但是,交、南、荊、揚、徐五州之地,這五個大都督,是不可能讓他存在的了!
現有的南州大都督,成為了如今的揚州刺史,那麼,在一個大都督之位,自然也就去除了。
接下來,就剩下一個荊州大都督白起了,只要再廢除了荊州大都督的職位,從此之後,這五州之地,就再無大都督這個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