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涼州的那一部分的草原部落,爆發了瘟疫,短時間之內,迅速開始傳播。
而鐵木真,在元蒙謀士的建議之下,果斷對於一批部落,進行北遷或者是西遷,以使他們儘可能的遠離這些已經被瘟疫所襲捲的部落。
而大批次規模部落遷移的事情,而且還是這種緊急的遷移,這中間,自然會有許許多多的事情,急需要一個人來處理。
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忽必烈被調回到了草原之內,由他來主持這一次的遷移工作。並且,將那些遷徙的牧民妥善安排。
整個元蒙之中,除了鐵木真之外,忽必烈他是最有資格,也是最有能力能夠來主持這一件事情的。
本身,他就是鐵木真最看好的兩個皇子之一,在元蒙皇子之中,是實權派之中的實權派。當然,同樣也是因為,也是另外一個實權的皇子託雷,這個時候也在瘟疫之中倒下了,還不知道能不能救得回來。他就算是想要主持大局,也沒得辦法。
而且,鐵木真也做好了準備,如果他沒有挺過這一劫的話,正式將元蒙交到忽必烈的手中。這一次的事情,就是對於忽必烈的鋪墊。
鐵木真雖然沒有身染瘟疫,但他卻並不打算離開涼州,返回草原。
這是元蒙的皇帝,身上揹負的是一整個國家,揹負著前線幾十萬兵馬的生死存亡。
所以,他絕對不能走。
作為皇帝的他,這個時候在這裡就是一根定海神針,才能給元蒙所有的軍民挺過這一次瘟疫的希望,才能讓他們安穩的保持好現有的秩序。
可如果他離開前線的話,底下的人心就算是可以維持的住一時,也不能維持住一世。到了那個時候,在瘟神的逼迫之下,人心如果安穩不住的話,那個時候的局面就徹底的控制不住了。
而如果控制不住局面的話,對於元蒙來說,再想要將這場瘟疫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那可就困難了。
除此之外,隨同忽必烈一同返回元蒙本土的,還包括三萬元蒙兵馬。
這一次的遷移,並非是正常的草原部落遷移,而是在瘟疫的逼迫之下,緊急的遷移,更加直白點來說,是為了逃命的。
在這種環境之下,難免會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衝突產生。
故而,說不定這才帶領了一定的兵馬返回,以防止出現什麼意外情況。最為關鍵的,防止那些已經被瘟疫席捲的部落的牧民渾水摸魚。
而忽必烈和鐵木真對於這一類人群,都展現出了鐵血的手段,一旦發現,絕不放過。甚至,是寧可錯殺,也絕對不會放過。
也正是因為忽必烈的突然離開,而且,還給王守仁,趁著忽必烈離開的這個機會,小小的反攻了一波。
再加上發生了瘟疫,這樣的事情,將士們的戰心受損,故而,原本即將一邊倒的西州戰局,這才有了讓蘇定方有了多僵持一段時間的機會。
甚至,影響的不只是西州的戰局,還有玉門關的戰局。
原本的元蒙,前後幾次的增兵,小小的一個敦煌,幾乎聚集了近十萬的人馬。
至於敦煌,雖然暫時因為大量的戈壁和沙漠地形,還沒有受到瘟疫的侵擾,可是,這裡畢竟還是離疫區太近了。
已經有十萬以上的兵馬淪陷在了疫區之內,這個時候根本就不敢返回草原之上,生怕他們將瘟疫進一步傳到草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