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當今之際,吾又當何去何從!”又是一陣沉默,姜小白似乎是真的已經看清楚了他當前的處境,無奈地向姜子牙開口問道。
“吾有三條路可做選擇!”嘆了口氣,姜子牙開口道。
姜子牙太瞭解他這個侄兒了,也正是因為了解,所以才不幫他做選擇,而是將他準備的三條路,這樣大大方方地說出來,讓他自己去選。
“還請叔父明言!”姜小白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晚輩之禮道。
“投晉!”
“投徐!”
“投秦!”姜子牙緩緩地開口道。
是的,這三條路分別對應了三為諸侯,李翔、趙匡胤、秦政。
幾年之前,那天下的地盤都已經被瓜分完畢了,沒有姜小白的崛起之地,也只能暫時依附在袁術的手下,更別說今時今日了,那就更沒有姜小白的地盤了。因此,姜小白也只能選擇其中一位諸侯進行投靠。
“晉王李翔終歸是當今天下最強諸侯,唯有天下諸侯齊心協力,聯合起來才有戰勝之機。這天下諸侯各有算計,這簡簡單單的一個齊心但又談何容易?齊心,對於這天下諸侯來說,本來就是最不靠譜的事情。晉王一統天下恐已是大勢所趨,投於晉王,此路最是穩妥!”
“徐州趙匡胤……”說到這裡之後,姜子牙看了姜小白一眼,片刻的猶豫之後才繼續開口說道。
平心而論,姜子牙是希望姜小白去選擇第一條路的。只不過,他也最清楚。姜小白是絕對不會選擇第一條路的。他的這個侄子,終究還是一個有野心的。
況且,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路要走,他告訴對方應該怎麼走即可,不會輕易給對方做決定。
“徐州趙匡胤,內有孫權野性難馴,且孫權又有周瑜、周泰一眾為爪牙。此外,其弟趙光義看似兄友弟恭,然其野心不在其兄之下。若去徐州,未嘗不可反客為主!
皆之,汝手下文武皆備,若是投靠,趙匡胤必然欣然接受!”
確實,正如姜子牙所說的那樣,趙匡胤看是沒什麼問題,但實際上卻處處都是問題。燭光斧影這件事,雖然不能斷定真假,但未必是空穴來風。
不管怎麼說,在宋代的時候,繼承趙匡胤的位置的仍然是他的弟弟趙光義,而不是趙匡胤的兒子。趙光義這個人,不可能沒有野心。只不過,在趙匡胤還活著的時候,他將其深深地隱藏下來罷了。
趙光義或許打仗的本事不行,但不代表人家其他方面不在行。
而孫權那邊就更別說了,本來就是被逼無奈之下才投降的。這之後,趙匡胤更是對其步步打壓,對其不斷分化拉攏,硬生生地將吳家的不少將領都拉到了自己這邊來。
要不是孫權確實善於自保,而且貿然殺了孫權在各方面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這才只是不斷壓制他的權力,而不是將他直接殺了。
在當今天下諸侯之中,相對而言,趙匡胤那裡確實是一個比較容易好操作的地方。
“幽州秦政,此人雄圖大略,不在天下任何諸侯之下。不久前終吞併整個幽州,若是再下冀州,當有其崛起之機!且其麾下戰將如雲,謀士如雨,文武齊心,一統河北之日,便能成晉軍大敵!
兼且,觀晉軍方略,應是先南後北,徐徐圖之!論及天下諸侯,秦政當仍有足夠的發展時間!”姜子牙繼續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