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們這邊是要輕鬆了,岳飛那邊可是要哭了。本來岳飛那邊就是壓力巨大的一方了,但在吳起這一番折騰之下,他的謀劃並沒有完全成功,這些壓力也轉嫁到了岳飛的那一邊。
當然,將岳飛安排在荊北這個位置,李翔當然對於他有足夠的信心。讓岳飛來主持今日這一戰,早在荊北之戰之中就已經有所打算了,否則,當日攻伐荊北所使用的就不是岳飛這一位名將,而是其他的名將了。
縱觀李翔手底下這些最頂尖的名將之中,岳飛或許不是這其中綜合能力最強的一個,可如果要是說起純粹打硬仗的能力的話,那岳飛可就當之無愧排在首列了。
事實上,從唐末以後,中原的漢軍隊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野戰中幾乎沒有像樣的勝仗,也就柴榮打得不錯,基本上被遼、西夏打得很慘。
但岳飛卻極其擅長野戰,其一生大小二百餘戰,以野戰為主,幾乎都取勝了。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績。
特別是後來堰城之戰,包括劉寄的順昌大捷,這些都是與女真人硬碰硬的大戰。
而宋代吳玠的仙人關、和尚原等大捷,包括後來的虞允文采石大捷都是以防禦戰為主加偷襲的勝利,與岳飛的野戰不同。
而岳飛的終結幾乎也宣告了漢人與北方遊牧民族野戰勝利的終結。
其後數百年的歷史,無論是蒙古人侵入、滿族人入關,漢人幾乎無法在正規野戰中獲勝。(明初徐達等滅元的時候,元帝國已經崩潰,逃往北方後又分裂為許多部落,那時候取得的許多重大勝利情形有所不同)。
甚至到了明末,一隊百餘人的女真騎兵,可以讓明軍數千騎兵潰散。洪承疇統帥了十三萬大軍與皇太極對峙,吳三桂等部隊未戰先逃,最後洪承疇被圍俘獲。
光是在這一點上,就已經體現了岳飛打硬仗的能力了。
而且,不只是岳飛本人擅長打硬仗,他訓練出來計程車兵也同樣擅長打硬仗。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這些類似的評價,都側面反應出了岳家軍的質量。
秦軍、漢軍雖強,但缺乏一個像岳飛一樣的奠基人,是很多人努力的結果,功勞很難歸到一個像岳飛這樣明顯的人的頭上。
在訓練士兵的這方面,在頂尖名將的這一行列之中,岳飛也同樣是排在前列的。
而二十萬荊州軍之中,就算是跟在岳飛身邊最短的也有兩三年的功夫了,這些基本都是在荊北大戰之後才組建起來的。
而跟在岳飛身邊時間較長的,說不定都有五六年,甚至是七八年的時間了。
在荊北這麼一個註定要承受巨大壓力的位置上,李翔手底下那些最頂尖的名將之中,岳飛確實是這其中最合適的一個人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