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孫權那一隻獨眼龍的時候,他的心態就已經出了問題,只不過,表現的並不明顯一樣。多給他一些時間的話,他或許自己就能夠梳理的過來。
可是,奈何沒有人給他這個時間,緊接著,就是所有人都在明裡暗裡逼著孫權去死,甚至連自己的親叔父,自己一直信任的親叔父孫臏也是這樣。
連番變故之下,這讓孫權的心態徹底開始扭曲了起來。
就算是他要死,但也絕對不能按照孫臏那樣說的來。
憑什麼要為了孫家的其他人來犧牲他?如果註定要死的話,那大家一起去下地獄好了!
故而,就在這個時候,孫權居然主動找上了趙匡胤,並且要主動表示配合趙匡胤來完成所謂的引蛇出洞,將城中那些真真假假有二心的人,全部都一股腦的引出來!
而孫權不得不說,在厚黑這方面是真的厚黑,這個演技也確實過人,很多人還真的被他騙了過來。
所有人都以為趙匡胤的視線被孫權給吸引了過去,孔彥威、耿南仲、王黼、陳矯、徐奕、徐宣、侯慎、沈恪、蘇義、韓增、吳良、吳楨、吳階、吳明徹……
這個城池之內,一半以上的文武居然在這個時候跳了出來。
不過,很顯然,這些人並不是一波的,有些人衝擊城門,而有些的人則是打著擒賊先擒王的主意,殺向了趙匡胤的府邸。
這麼多人,如果能夠聯合在一起的話,一但發起內亂,還真的能夠推翻了趙匡胤。
畢竟,這些人之中,沈恪、蘇義、吳良、吳楨、吳階這些都是軍中將領,身邊多多少少都有幾個親信,怎麼也能夠拉攏起一批人來。
雖然單個人不多,和這麼多人聯合起來之後,就是一股龐大的力量了。
但是,每個人都心有忌憚,除了只敢找幾個信得過的人聯絡之外,為了防止走漏訊息,不敢太過和太多人聯絡。
因此,以至於,看似規模龐大的一場叛亂,但實際上卻四分五裂,大家各做各的,各有各的計劃,也各有各的目標,根本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和計劃。
當然,這也是因為留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多。
畢竟,當初李翔說的是三天之內不降的話,就直接屠城誅其九族,就算是明知道他們的行動倉促了,但他們也不得不將錯就錯。
吳良、吳楨、吳階、吳明徹這一家是這一場叛亂的實力派,他們幾人都是軍中將領,手底下多多少少有點兵。
尤其是這些年,趙匡胤為了離間孫吳兩家之間的關係,對於老吳家的將領,可是大加提拔,這位老吳家代表人物的吳階的地位更是水漲船高,在這場中原大戰之中,也是很活躍的一個身影。
當初吳階和石守信,要不是被孫家的人坑了一把的話,當初可不一定會在張遼的手中吃了虧。
不過,因為吳階之弟吳璘在之前的大戰之中,落到了晉軍手中的原因,趙匡胤對於他們也多少有些防備。
故而,吳家的人雖然想要自保,但也不敢像其他人那樣去外面拉攏其他的同盟者。
但是,他們這一家子人也不需要拉攏什麼人,他們幾人聯起手來,本身就已經有一定的實力了。這一場叛亂的小團體,就以他們這一路的聲勢最為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