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需要再過段時間,這次打算出兩本,沒問題吧?”李研一一臉嚴肅道。
臉上表情端凝,彷彿不是在打電話,而是在做什麼大事一樣。
“沒問題,三本也沒事,銷量非常高,之前的五冊到現在銷量都沒有跌下去,還有攀升的趨勢,這都是李先生的功勞。”那邊逮著就是一頓吹捧。
“胡說,明明是袁主廚知識夠豐富,能夠給書提供諮詢,我只是整理介紹,哪裡那麼重要了?”李研一眉毛一皺呵斥道,真是不會聊天。
“袁主廚當然也是頂尖的大廚,但是李先生對於食材的瞭解,以及科普語言也是很好的,兩個都好。”那邊急忙說道。
“也對,袁主廚的廚藝不說,但是我的知識儲備也的確夠。”李研一點頭認同。
“那就這麼說定了,下個月的這時候就是最後的日子了,我就不多打擾李先生了,請李先生早點休息。”那邊搞定了正事,寒暄了兩句就掛了電話。
而李研一掛了電話以後,倒是沒有動彈,反而坐在書桌後沉思了起來。
“袁老闆那裡出的菜是越來越多了,我現在都趕不上趟了,看來是時候找點幫手了。”李研一嘀咕道。
自從有一回廚神小店,李研一碰到袁州和張焱在討論飲食文化傳播的事。
李研一也挺關注,所以加入了討論,正好看見在賣選單的熊孩子,李研一就萌生了個想法。
作為專業的食評家,講真是真的吃過不少好東西的,在沒有廚神小店之前,李研一十分自得,但是自從有了廚神小店以後,尤其隨著袁州廚藝的提升,選單上的菜逐漸增多,他就覺得自己就是個土包子,太長見識了。
以前在袁州不是很出名時,李研一聽過不少說菜價太貴的話語,當然每次都是被袁州的廚藝所征服。
其實李研一更清楚,即使不算廚藝,就這些食材小店的價格也是相當值。
考慮良久以後,李研一決定寫一本趣味向的科普,主要是科普食材,以及食材來歷,古代有什麼做法等等。
這先是跟袁州進行商談,袁州一聽非常好,然後就以華夏名廚聯合會的名義委託李研一寫。
之所以要如此,是因為收集這些資料,以及寫是需要時間的,袁州也是怕書寫來賣得不好,委託也是有委託款。
袁州的想法是等他在博古斯世界烹飪大賽獲得金廚再把書推廣出去,至於為什麼要金廚後,在國外不贏,說話是不硬。
但出乎袁州意料的是,李研一把這書寫紅了,甚至於還寫成了暢銷書。
主要是李研一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文筆,老少皆宜就好像《明朝那些事》,趣味感很強,再加上袁州強大的科普。
比如說到茄子,古印度是它最早的發源地,然後華夏是第二發源地,這些都是能夠查到的,而袁州就能提供,在西晉時期有茄宴等一系列資訊。
這也讓袁州鬆了口氣,本來準備幫忙宣傳,也不用了。
只是王鴻有點不開心,作為暢銷書作者的他一直在店裡很開心,但是被李研一這個食評家吊打了。
王鴻覺得裝逼都不愉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