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個味道,真好吃,又甜又香,沒想到在蓉城就可以吃到這麼正宗的味道真是太好了。”胡青山半眯著眼,很是陶醉。
神情陶醉不代表動作慢,胡青山一勺一口的甜豆花,豆花很快就見了底,慢慢的一片片漂浮著的金葉子露出了本來的面目。
因為豆漿的浸泡,比起剛剛進入的時候略顯的有些浮腫,但是並沒有腫大很多,還是金黃的樣子,輕盈的彷彿枯黃葉片的程度。
胡青山再次用勺子進行順時針的旋轉,轉了幾圈以後,就停了下來,舀起一片金葉子似的饃片就往嘴裡送。
雖然表面起酥的部分已經泡軟了,但是並不影響他原先酥酥的口感,此刻加了一個甜味豆漿,溼溼軟軟的,加上裡面韌勁十足即使接觸了豆漿也沒有變軟,反而十分勁道,口感層次豐富,細細的甜凸出了麥子的清香味。
“不愧是袁主廚的手藝,這個饃也太好吃了吧,就算是浸了豆漿都沒有變得軟趴趴的,相反韌勁十足,好久沒有吃過這樣正宗的饃片了。”胡青山略有點感慨。
秦省的饃跟其他地方的饃完全不一樣,因為厚過寸,鍋形,敲之有聲,俗稱“鍋盔“。
而且削饃片是十分講究的事情,絕對要厚薄均勻,不然太厚的話,豆漿泡不透,味進不去,太薄的話,等吃到後面就碎了,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袁州的刀工自然不會有這些煩惱的,他切的饃片比起胡青山吃過的最薄的饃片還要薄上三分,但是卻不會有吃到最後會碎掉的擔憂。
因為要不是胡青山一口一口咬著吃的話,根本不會碎,這就十分考驗烙饃的手藝了。
反正胡青山從頭吃到尾,除了軟香耐嚼,回味醇厚以外沒有其他的不好的什麼地方。
要說一碗豆花泡饃那碗是真的大,比起三兩的麵碗要大一點,倒不是說碗口大,而是這個碗十分深,自然體積大了裝的東西就多了,滿滿當當的一碗下去,常理自然是飽了的。
但是架不住這是袁州做的美食,自然食客們吃了以後,第一反應就是太少了,不管肚子飽沒飽,反正嘴巴是絕對沒有飽的。
不過小店的規矩就是才來幾次的胡青山都是知道的,因此大家除了抱怨太少了,吃不飽以外,動作還是十分利索的,收拾碗筷,讓位置給後面等著的人,井然有序的。
早餐時間短暫而美好,雖然因為打折過來的人不少,但是隻有99份的量不會因為人數變多而有所改變。
所以很多沒有吃上早餐的人直接在路邊小攤上解決了以後就打算直接呆在桃溪路等待午餐時間的開始。
早餐已經結束,午餐肯定不會遠了。
而就在廚神小店早餐結束以後,李立那邊終於將今天的活動內容張貼了出來先進行預熱。
為了跟袁州同步,李立他們現在的內容也是用一塊七彩的牌子寫的,雖然字沒有五彩斑斕,但是跟高階大氣的西餐廳還是有那麼一些不和諧。
說起來袁州發現了李立一個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