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00.薅羊毛去!

起因:駱一航包了一千畝田地,來找杜教授改計劃。

經過:育種說了一堆,計劃沒聊兩句。

轉折:韋博士搞到了好東西,杜教授也要去搞點好東西。

結果:次日,直飛瀋陽。

薅羊毛去!

薅的還是科學院的羊毛。

話說在1988年。

搞過一次“黃淮海”農業科技會戰。

1988到1993,六年間,取得了67項重大科技成果,有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有16項達到國際水平、12項填補國內空白。

當年號稱農業的兩彈一星。

而在2017年,在東北,開始了第二次農業科技會戰。

名叫“黑土糧倉”農業科技會戰。

而且這次科技會戰,比“黃淮海”時期持續時間更長,計劃要進行到2030年。

現在正是第一階段收尾,成果驗收的時期。

因為現代的農業都是跨學科了,不單單是農學自己的事情。

所以兩次科技會戰都是中科院牽頭。

所以,薅的羊毛也是從中科院身上薅。

杜教授帶著駱一航抵達瀋陽之後,乘車一路向北。

去的地方叫做“黑土糧倉”農業科技會戰瀋陽示範區,韋博士也在這裡。

抵達示範區後,先參觀,介紹。

駱一航這時候才算對這場代號叫做“會戰”的行動,有了一個感性認識。

太誇張了!

核心示範區11萬畝,示範推廣區7700萬畝,跨度為三個省。

單位可是萬畝啊。

現在已經有22個主推專案,實驗專案數不勝數。

參與的人員就更別說了,誇張的嚇人。

在別的地方都當成寶貝的專家在這裡如過江之鯽。

比方說駱一航參觀的一個非主推的專案,智慧農機。

主持專案的院士就有4個。

六十多歲的杜教授,來到這裡都是小字輩,竟然還享受到了來自長輩的關愛。

被一口一個“小杜來啦。”、“小杜最近好啊。”的叫著。

可有意思了。

而駱一航也跟著混了好多個,“小朋友挺不錯的。”、“小朋友有闖勁,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