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根本不用帶。
連棟溫室就在日光溫室邊上,一抬頭就能看見。
高三米多,長六十米,兩個半籃球場那麼長的日光溫室,已經看著很大了。
但是跟巨型的連棟一比,簡直就是小嬰兒。
駱一航這個連棟溫室,高六米,算上頂部遮陽網,高度足有六米八。
快趕上三層樓了。
寬五十五米,長則有一百一十五米,面積跟一個標準足球場差不多大。
其中溫室種植面積五千米整,配套面積七百平米。
這七百平米是消毒區、控溫區、操作區、堆放區、配套裝置,以及最重要的,也是智慧農業裝置的核心,資料處理中心。
又分為,大資料處理、控制喜提及追溯系統。
控制溫室內四個區域的二十個監測感測器,以及配套的水肥調節、二氧化碳、土壤溫度溼度光照,等等一系列裝置。
還有一套綜合氣象站及聯動控制系統安裝在溫室外面。
這套東西老複雜了。
所以日光溫室都用上了,這邊連棟還沒蓋好。
差就差在裡面的裝置除錯和安裝。
駱一航帶著齊若木進到連棟溫室裡面。
因為他們是從南側進來的麼,配套都在北側。
所以一進門就直接是種植區。
這裡面十字交叉,分成四塊區域,裡面有好多工人在安裝各種裝置。
駱一航沒有打擾他們,先找到了李正,讓李正派個挖機,去銀杏林子邊上挖十五個樹坑。
後天齊若木說要送的老茶樹就到了,一共十五棵,先把坑挖好。
李正答應下來,去找人了。
駱一航帶著齊若木在溫室裡轉悠,介紹。
“智慧農業雖說能分片控制,但是我這裡造的太小了,分四個區域效果最好,一塊也就1200平米,不到兩畝。”
“像你上回說的,我打算這邊種貴的。”
“荷蘭豆、水果黃瓜,小西紅柿。”
“還有一塊地方還沒想好,你覺得韭黃、櫻桃蘿蔔還是草莓,哪個好?”
有專家在這裡呢,不問白不問。
齊若木笑道,“我帶著會刊呢,回去給你瞅瞅有什麼新鮮玩意。”
“什麼會刊?”
“就是農科院內部發行的期刊,一個季度一份,上面有各個科研機構的成果,回頭我讓他們給伱也發一份。”
他對這個不太感興趣,倒是對西紅柿很關心,“你這裡種的小西紅柿是什麼品種,外面的小溫室也種的有吧,都是什麼品種?”
“還能是什麼,千禧唄,種的多。外面的大的就是早豐嘛,我家一直種這個品種。”駱一航回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