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最終以十兩金每日的價格,僱傭了杜衍幫他處理河西的政務。
杜衍的出現,以及杜衍主動向他示意,要幫他做事,提醒了寇季一件事。
寇季發現,他官做的越大,所需要處理的政務也就變得越多。
政務的大方向上,他還能把握,可是小方向上,他沒辦法盡數把握。
不是他沒那個能力,而是他沒那個時間。
他不可能將自己分成無數塊,分派到每一地去。
“我需要招募幕僚,需要招攬一批幫我處理瑣事的人……”
寇季坐在西涼城城主府內,看著杜衍在幫他處理政務,由衷的感嘆了一句。
杜衍沒有聽到他的話,杜衍要是聽到了他的話,一定會衝他翻白眼。
人力有窮時,一個人真要能做好所有的事情,那朝堂上還要文武百官幹嘛?
皇帝一個人就能把所有的事情處理了。
有了杜衍幫忙,寇季也就不需要將自己鎖在西涼城。
他在西涼城內待了幾日,觀察了一番杜衍處理政務的方式,確認了杜衍並沒有更改自己施政的大方向以後,就放心的將政務交給了杜衍。
對於杜衍,寇季還是有所瞭解的。
此人雖然喜歡噴人,但卻是朝堂上少有的正直之臣之一。
他幫朝廷做事,那是踏踏實實的。
只要是對朝廷有利的事情,他絕對不會破壞。
而寇季在河西頒佈的諸多政令,對朝廷都有利,他自然也不會破壞。
寇季也不用擔心杜衍在背地裡為自己牟利。
以他的身份地位,真要是貪財的話,不需要費盡心機的去謀劃。
他只要釋放出貪財的訊號,就有無數人眼巴巴的跑到他府上,獻上大量的金銀珠寶。
因為他是御史,御史臺的領軍人物。
他在朝堂上說話,分量比六部尚書還要重一些。
他若是在朝堂上偏袒一個人,有很大的機率能幫一個人獲得巨大的好處。
單憑這一點,就有無數的官員願意送錢給他花。
寇季在講河西的政務交給了杜衍以後,帶著巡馬衛的漢子,離開了西涼府,趕往了沙州。
楊文廣在不久之前,派人送信告訴寇季。
黃頭回紇的戰事,已經落幕。
元山部和青塘,共分了黃頭回紇的疆土。
青塘仗著先下手的優勢,佔據了黃頭回紇大部分的疆土。
元山部下手晚,所以只佔領了黃頭回紇的一小部分疆土。
即便如此,元山部佔據的黃頭回紇的疆土,也跟覆滅前的沙州回鶻相當。
如今黃頭回紇境內的戰事徹底落幕。
有兩件事,需要寇季這位天朝上邦的天使過去做一個見證。
其一。
元山部和青塘,締結盟約。
需要大宋第三方進入到其中,做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