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的權力核心的制度構建比較特別,是兩府三司制。
三司如今已經被罷黜,不去提它。
現在說說兩府。
兩府分別是西府和東府。
屬於大宋最高的權力機構。
西府指的就是樞密院。
東府指的就是內廷。
由於內廷辦公的地方在政事堂,所以民間百姓也稱呼其為政事堂。
由於內廷是中書門下二省合成的,所有一些人也將其稱之為中書門下。
一些不了結大宋兩府三司制構建的百姓,總是會將政事堂當成是官家和宰相們一起辦公的地方,其實不然。
首先,東西兩府皆在皇宮之外,官家怎麼可能天天跑到宮外去跟宰相們一起辦公呢?
官家自然是待在宮裡,宰相們要跟官家一起辦公,那也得在宮裡。
所以宮裡辦公的那個地方,叫資事堂。
這便是政事堂和資事堂的區別。
西府以前名不副實,在重文抑武的政策下,一直被東府壓著打。
如今經過了一場兵制革新,徹底站了起來。
已經有了跟東府打擂的資格。
作為東府三宰,三個人心裡自然不痛快。
但不痛快歸不痛快,三個人並沒有反對此事,反而預設了此事。
兵事加強帶給大宋的好處,十分直觀。
他們三個人固然追求權力,但沒必要因為追求權力,阻止大宋變強。
更重要的是,西府以前被壓著,那也是前三任官家的心思,他們為了防止武人作亂,推行重文抑武的政令。
如今趙禎不再壓著武臣,他們自然也不會緊緊的抓著重文抑武的政令不放。
三個人心情鬱悶的在資事堂等了許久,李昭亮到了資事堂。
三個人就邕州兵事跟李昭亮商量了一番,然後由李昭亮寫下了調令,派人將調令快馬加鞭的送去了邕州。
邕州的兵事處置妥當以後,呂夷簡三人各懷心思的離開了皇宮。
寇季擔任恩科文試主考的事情,已經因為他們妥協的關係,變成了定局,再鬧下去也無濟於事,他們也就沒必要再勸誡趙禎了。
此後一段日子。
朝廷都在為突然加開的恩科忙碌。
寇季在秋中的時候,出了府門,去了一趟開封府,主持了開封府的解試。
解試放榜以後,寇季就繼續蝸居在府上著書。
眼看快要入冬的時候。
一位老農打扮的人,牽著一頭驢,驢拉著車,晃晃悠悠的出現在了汴京城的官道上。
老農看著很樸實,著一身灰布麻衣,頭戴著斗笠,斗笠上罩著一層黑布,走路的時候慢悠悠的,不斷的打量著汴京城官道兩側的田地。
到了一處地頭,老農有些渴了,解下了腰間的水囊,往嘴裡灌水,只是水囊裡的水喝盡了,他只能走到田間去找正在收割豆子的農夫討水。
農夫見他樸實憨厚,就賞了他一碗水。
老農小心翼翼的嚐了一口水,眼前略微一亮,有些意外的道:“熟水?”
熟水,指的是燒開的水。
農夫聽到老農這話,樂了,“你居然知道這是熟水?”
老農抱著碗,美美的喝了一口道:“喝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