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七九章 攻伐高麗

水泊梁山從來不是搞一票就走!而是真正的佔據地盤。每攻佔下一座城池,便會留下數百軍卒守衛和翻譯,嚴厲打擊偷盜,搶劫等違法亂紀現象。維護城內治安,並迎接即將抵達的文官隊伍。

而倭國經歷過大半年的治理,兩路四府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倭人,阿伊努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大戰後創傷平復,百姓也為身為宋人自豪。

那裡社會穩定,風調雨順。

各級官吏有了豐富的處理事務的經驗,也帶出來不少學生。大多人奉命學會了高麗語,從中抽掉一部分到高麗國接收佔據的地方,治理不是問題。

一句話,有了倭國這塊根據地作為緩衝。

治理地盤,要比梁山首次攻打倭國時輕鬆太多。這邊的官吏陸續到任,用一口流利的高麗方言呼籲窮苦的百姓站起來,解放那些沒有自由身的奴婢。

廢除那些苛捐雜稅,挨家挨戶通知新官府稅收制度。並給那些生了病有貧困的百姓發放生活物資。組織當地人修建屋舍,釀酒,織布等各種作坊……

天朝上國一系列優惠政策,惠及於民,遭受歡迎。

梁山大本營從宋朝接收各地難民,陸續運到高麗定居。首先是距離濟州島最近,最先佔據的里程港。當這裡的人有了一定的數量,逐漸向外擴張。又有官府帶人修建的房屋,隨著分配,快速定居。

這些百姓積極的響應官府的號召,組織當地高

麗人開墾荒地,承包大片山林。或是前往官府開設的作坊做事。釀酒,織布,燒窯,放牧,打鐵等。

交流過程中雖然雙方語言不通,但多少能夠明白的意思。又有官方開設的學堂,都能來學習識字。隨著時間一長,兩國百姓彼此熟絡,也迅速融入。

這就是梁山的戰略目標,以海納百川的華夏文化為主。短期內同化高麗百姓,潛移默化地認可漢人文化,用不了幾年,生活安定,沒人會想起高麗。

隨著越來越多的宋朝百姓遷移到高麗國。

前線軍隊在橫掃,開疆拓土,後方官吏們接管治理。淳樸的宋人百姓引領當地人,無形中的協助。彷彿就像倭國那般,再次上演了穩步擴張版圖的一幕。高麗國內亂元氣大傷,想阻止也有心無力。

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國家裡宋朝侵吞,自己國家的百姓與敵人同流合汙,反過來唾棄高麗國。

這是何其悲哀喲!

可是從唐朝那邊學來的良賤民制度,把自己推入萬丈深淵。越來越多的奴婢解放,發出反抗的怒吼。

“起來,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站起來!”梁山大軍佔據大義,乃是正義之師。又打著為大為國君主報仇的名號,越來越多的高麗人識時務者為俊傑。各州城府縣見了大軍襲來,多數是望風而降。

少部分象徵性的抵抗,接著被大軍攻佔。只有極少數面積大又非常重要的堅城才據城而守。

可惜在開山炸石的黑火藥面前,磚石城牆並不太堅固。

各路大軍勢如破竹,一路勢不可擋。

九月份中旬,高麗國全境疆域淪陷,只剩下王城。各路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入開京城下,勝利會師。

這是一座風格頗有唐朝韻味的古城。

歷史上,公元918年,王建推翻後高句麗即位,建立高麗。次年(919年,把首都從鐵原遷回開城,並改開城為開州。皇城位於開城西北,背靠松嶽,依山傍水而建,中央是宮城,外圍為皇城。

然而,高麗王朝在開京的正宮最初沒有名字,官方文獻中稱為“本闕”、“宮闕”統稱,後根據唐宋叫法取名延慶宮,皇城正門一曰閶闔門,二曰神鳳門,內有會慶殿(正殿)、幹德殿、文德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