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六六章 梁山狠挖牆腳

陳文昭,是一個為人正直,清正廉明,沒有軟肋的好官。張叔夜更不用說,歷史上文武雙全之輩,寧死不降金人。在被擄去北方的途中絕食而亡。

梁山大本營之所以最先對這兩位下手是有把握。對於山寨給出的一路總督職位,鄆州陳文昭心動前往,濟州張叔夜不置可否,卻被倆兒子裹挾上山。

他沒有賴著不走,就說明問題!

投降金人那是背叛民族,可改換門庭是識時務者。除了這兩位能臣外,梁山挖牆腳行為遍佈各處。

那些一個屁眼出氣的貪官汙吏自然看不上。能夠被梁山盯上行動的,多少在官場上有所作為的官吏。

如正直剛正從不飲酒拍馬屁,卻被冷落的都頭李雲。北宋末年官場上的清官,鄆城縣令時文彬。歷史上數次出使金國,不亢不卑,與金國據理力爭,最終迎回宋徽宗靈柩和韋太后的天台清官曹勳。

興修水利學家羅適之長子羅石,次子羅皎。郟亶之子郟橋……,這些人目前不受重視,被梁山許諾成功的高官厚祿震懾懵了,稀裡糊塗地舉家投奔。

這些人良臣擇木而棲,當然也有頑固不化。

如幾年後靖難之恥,著名的抗金老將宗澤,抗金官吏仇悆。

說到這倆人,很多人估計不瞭解,得先介紹兩人事蹟。

先說這宗澤,宗澤,字汝霖,漢族,婺州義烏(今浙江省義烏市)人。兩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

佑六年(1091年)賜同進士出身。自元佑八年(1093年)起,歷任大名府館陶縣縣尉及龍游、膠水、趙城、掖縣縣令等職,直到年近六旬時才升為登州通判。後因聯金抗遼被貶,遂上表引退。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再次南侵,宗澤臨危受命,在磁州擊退來犯的金軍,聲震河朔。

同年,金軍再圍開封,欽宗任趙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為副元帥,共同救援開封。宗澤力主向開封進軍,並不顧趙構、汪伯彥等人的阻撓,率兵奮戰,多次挫敗金軍。“靖康之變”發生後,宗澤上表勸趙構稱帝,改知襄陽府。

建炎元年(1127年),經宰相李綱舉薦,宗澤調知開封府,後又升任東京留守兼開封府尹。招集王善、楊進等義軍協助防守,又聯絡兩河“八字軍”等部協同抗金,並任用岳飛等人為將,屢破金人。

在鞏固開封防務的同時,宗澤曾二十多次上書,建議趙構還都開封,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趙構不僅未加採納,反而一再破壞其抗金部署。建炎二年(1128年),宗澤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在三呼“過河”之後便與世長辭,終年六十八歲。

仇悆,出生不詳,字泰然,宋代抗金官吏,青州益都(今青州)人。1109年(北宋大觀三年)進士.初任鄧城縣令(今湖北襄陽北)後金兵南下,官吏逃竄。仇

悆臨危受命,調任武陟縣令(今屬河南。

當時金兵殺來,宋軍數十萬過境,主將縱士兵搶掠。仇悆與軍隊交涉,保證軍需供應,但不得讓軍隊騷擾百姓.不久,他押送軍餉到涿縣(今屬河北,正值軍隊潰退,丟掉大批軍糧,他指揮民工搶救,不使資敵。後調高密,處理訟案,剖決如流,並嚴懲貪贓枉法的猾吏楊蓋,民眾悅服.調走時,縣民萬餘挽留,把他擁回縣衙,並輪流看護,不讓他離去,他從便門出走,剛到密州衙署,忽數千人擁入,把他奪回高密,曾轟動一時。

後仇悆任沿海制置使,又以淮西宣撫使知廬州(治今安徽合肥。1134年(紹興四年降金的劉豫之子劉麟會同金兵南侵,宣撫司統制張琦派武土數千持刀威脅他,要他一同南逃.他說:“你們不負責保衛國土,我當以死殉國。敵人還沒來,就倉皇逃走,老百姓依靠誰來保護?”他神色鎮定,人心遂安。金兵臨近,他向宣撫司求援,並派兒子向朝廷告急,奈何,兩路都沒有求來援兵。

朝廷還聲言要放棄兩淮,走保江南。他把危急形勢告示州民,讀者流涕,紛紛自告奮勇,保衛家鄉。屢屢擊潰金人來犯,最終如他所言,壯烈殉國。

這倆人都是英雄人物,脊樑骨寧折不彎,誓死不從。可惜水泊梁山本就是山寨土匪,直接拿繩子把他們捆住。又裹挾著他

們的家眷老小強行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