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完成之後,邵樹德率文武百官,經長夏門入城。
一路之上,多有百姓圍觀,山呼萬歲。
洛陽百姓,絕大部分是移民。要麼是軍士親人,要麼是百官家眷,還有邵樹德遷移過來分地的關西百姓。要問他們支不支援邵聖,那不廢話麼?
過長夏門之後,穿行諸坊,再入端門,然後至太廟祭告。
宗廟社稷既建,便行追封。
大唐開國之後,李淵追封了兩代,即到他祖父李虎為止。
追皇祖為宣元皇帝,廟號肅祖,夫人錢氏為宣懿皇后。
追皇考為文景皇帝,廟號烈祖,夫人劉氏為文惠皇后。
祭祀完畢之後,又回含元殿,接受群臣朝拜。隨後邵樹德宣佈今日大酮,賞賜有差。
文武百官在殿外賜宴,菜很豐盛,但大夥都心不在焉,紛紛打探新朝勳貴訊息。
邵樹德在宴會上敬完酒後,回到了含元殿內休息,今天實在是太累了,但非常興奮,精神亢奮得不得了。
接下來還有一堆事情要做。
七月初二,門下侍郎趙光逢奏:“王者創業興邦,立名傳世,必難知而示訓,從易避以便人……”
嗯,這是讓邵樹德改名,方便避諱。
“不改了,吾名無需避諱。”邵樹德說道。
樹德這兩個字實在太常見了,避什麼避?即便和唐太宗一樣,“官號、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兩字不連續者,並不須諱“,其實也很無謂。
這種東西,越到後面的朝代越無所謂。
《尚書》中有“樹德務滋,除惡務本”,你是不是要把經典也改了?
“陛下……”趙光逢有些為難。
“說了不用避。”邵樹德又強調了一遍,道:“亦不許缺筆少畫寫。科考之時,若有人這麼做,直接黜落。‘樹德,二字,可以堂堂正正寫出來。吾父吾祖名字,稍稍避一下,“清和“、“正元“二字,只要不是連續,都可以寫。我死之後,“清和“、“正元“也無需避諱。承我大統之子孫,同樣無需避諱。”
後世很多皇帝其實都不太關心自己名字是不是要避諱了。
即便需要避諱,但人家不小心寫了,也當沒看見,很無所謂的態度。
邵樹德也覺得沒必要,盡給人添麻煩,反正他不信巫蠱之類的東西。
“遵旨。”趙光逢應道。
“此事————”邵樹德沉吟了一下,道:“還需發份詔令,宣示天下。”
他不信巫術,不需要避諱,但保不齊下面人層層加碼,因此需要明確昭告天下。
另外,皇后的名字也無需避諱,一併宣示。
“臣遵旨。”趙光逢應道。
邵樹德看了他一眼,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