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二章

乾隆駕崩後的乾隆三十年剩餘時間,都在永瑛對政事的摸索和熟悉上度過了——皇帝這職業看著風光,實際上卻十分累人,起得早,睡得晚,每一份奏摺他都得認真的批閱,當皇帝的哪怕一個小小的決定都會影響成千上萬人!所以絕對馬虎不得。

永瑛對於害死乾隆一事已經感到後悔,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當好這個皇帝。不僅僅是為了避免它落到和他記憶裡相同的屈辱地獄中,更是因為乾隆死前的囑託。

乾隆走得太突然,就連傳位詔書或是遺旨都來不及留下,更沒有下旨讓哪些大臣輔佐永瑛,而在雍正去世時則親點了鄂爾泰、張廷玉、允祿等大臣或親王為總理王大臣輔佐乾隆,所以只要由永瑛自己來決定。

明白自己經驗不足的永瑛根據系統所提供的人物表,按照每個大臣的特長、缺點、能力值、忠心度與私心度決定出了由誰來輔政。不過在此之前,他決定還是參考一下自己的五叔弘晝的意見,他對自己的這個叔叔很信任,即使不參照系統也依舊信任著他。

“奴才給皇上請安。”接到口諭來到上書房的弘晝來到乾清宮禦書房內,此時的永瑛正在批閱奏摺,聽到太監的通報聲自然而然地就抬起了頭看向門口,結果就看到自己曾經嘻嘻哈哈不像個正經人的叔叔弘晝在他眼前打千下跪。

“......五叔請起。”無論多少次看到都會覺得心裡悲哀,明明是血親卻要一方向另一方下跪,永瑛討厭並且不喜歡這些把奴性刻入人骨骼血肉的封建制度,即使他已經站在了封建的頂端,但現在的他還沒有那個能力和資歷去挑戰它,即使現在的他已經是皇帝的。

做皇帝的自然有千千萬萬人關心,但這關心都是因為他是皇帝,沒有人會僅僅為了他這個人而去關心他。這個位子最為高貴,但也最為寂寞,哪怕是曾經真心相待的人都會因為身份發生變化,那一份真心裡多上了雜質。

無聲地在心裡嘆了口氣,永瑛放下筆,將手下這份已經批好的奏摺放到已經批好的那疊的上方,然後讓人搬了張椅子給弘晝,“五叔,我這次叫你過來是為了‘總理王大臣’的事。皇阿瑪走得太突然,沒來得及下旨讓那些大臣輔政,我只好自己決定。但我和朝廷接觸的時間並不長,不知道哪些大臣適合,又擔心選的人裡有些別的心思,就請五叔來參謀參謀。”

此時的永瑛還不怎麼喜歡自稱“朕”,但在早朝時面對那麼多朝廷重臣,他只好硬著頭皮把嘴裡的“我”都轉換掉,而在母親叔叔兄弟等親人面前他暫時還不習慣這麼做。

“皇上心裡此刻可有人選?”弘晝對永瑛比其他乾隆的兒子們更加疼愛和關心,不僅僅是因為他有著和他嫡長子一樣的名字,更是因為在過去的歲月裡他們接觸的時間也最多。即使權利會使人改變,但弘晝卻也相信現在的永瑛還不會多疑到如乾隆的程度。

“履親王年紀大了,莊親王在乾隆四年停雙俸後也不怎麼理朝事了,六叔為人有些驕傲,以前仗著皇弟的身份就目中無人了,也不適合......”永瑛又念出了幾個人名,把他們的優點和缺點都點了一下,“所以在宗室裡,我選定的是誠親王允袐和五叔你,皇瑪法當初為皇阿瑪選的宗室也是兩位親王。”

“至於其他的大臣,我認為富察氏的傅恆、章佳氏的阿桂以及東閣大學士楊應琚不錯。”乾隆初年的總理王大臣沒幾個有好下場,不是犯事被罰,就是因種種原因自己辭職,永瑛也不知道這個職務對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而言是不是一種負擔。

歷史上乾隆在位六十年,還當了三年太上皇,他做的事情很多。而現在他提前了至少一半的時間駕崩,很多事情自然就落到了永瑛頭上:比如征伐緬甸、兩徵金川、進攻西藏、追複爵位、編《四庫全書》等叢書......想想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楊應琚年事已高,恐怕會力不從心。”弘晝作為年輕皇帝唯二的叔叔的其中一位,知道這個身份有多敏感,當年的多爾袞就是最好的例子!只是永瑛不如當年順治那樣年輕幼小,朝廷內外也沒有那麼多內憂外患,否則他為了避免別人猜忌又要活出喪了。

“好像是這樣。”楊應琚雖然能力強且為人勤勉,但他也已經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不到萬不得已永瑛也不想折騰他,“那五叔認為還有什麼人適合頂替他?滿人已經佔了四個,總得有漢人。”蒙古是例外,清朝與那裡的主要交流往往都是以和親的方式,而朝廷裡身居高位的蒙古人雖然有,但是不能成為輔政大臣。

“那皇上以為現戶部尚書于敏中如何?”弘晝低著頭想了想,說出一個人名。

永瑛聽過這個名字,似乎是乾隆初年的某個狀元,這年代的科舉考試可比未來的高考和考公務員難得多了,當上狀元的絕對是全國都數得出來的頂尖人才,“那就他吧,明日我便下旨,多謝五叔了。”

“奴才不敢當。”弘晝知道永瑛是怎麼樣的性格,哪怕長得很像雍正,尤其是瞪人和毫無表情時根本就是一模一樣,早朝時的那副尊榮讓他差點以為是雍正還魂了,只是他的氣質還是性格無疑都和自己曾經見過幾次的八叔前廉親王更相似。

“......五叔,你先告退吧。”永瑛閉上眼睛,擋住了眼底的那抹悲哀。

確定了五位輔政大臣,永瑛覺得自己的擔子似乎輕了點。在外國走向資本主義民主道路時清統治者卻做著正相反的事,透過一個個機關把皇權進一步加強,而永瑛為了後面的那些改革暫時不動這些機關,因為大型改革需要的就是高度控制權利都握在他手裡才能更好的進行。

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恪光元年,永瑛終於頒下冊封後妃的旨意——

封嫡福晉鈕鈷祿氏為皇後,賜住長春宮,其父阿裡袞封一等承恩公;

封側福晉西林覺羅氏為媖貴妃,賜住鐘粹宮;

封格格赫舍裡氏為常嬪,賜住延禧宮。

現在的永瑛只有十七歲,後宮裡只有三個女人,膝下也只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不少大家族正摩拳擦掌盡最大的努力開始培養自家的姑娘,打算等恪光朝第一次選秀時好把自家適齡的女兒送到後宮中:皇帝女人那麼少,兩年後的第一次選秀必然會有很多人進宮的!

永瑛知道這一點,他對後宮女人的要求很簡單,只要容貌不是太糟糕,品行也不是看不過去——後宮裡沒幹淨人,他不指望裡面能活嬌弱的花朵,只要不太出格就行——最重要的是家世要好,他要他的孩子們個個都擁有較好的母家和未來的岳家,不讓他們在起跑線上輸的太遠。

至於那些家族打算怎麼培育自家女兒,打算往溫柔、嬌媚、體貼等等等哪條路上走,那就不關他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