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他又在男生們的臉上掃了一圈,“誰是組長?”
“是我……”
聲音卻從他身後傳來,就是門口那位聽腳步的學生。
瀧野笑了笑,“輪流望風嗎?”
“是的……”
“今天晚上就算了,明天早上到我這裡來拿撲克。我不會記錄的。”
“我明白了……謝謝,老師。”
“——瀧野老師!”
門口又出現了另一名老師,突然響起的大嗓門嚇了學生們一跳,“有收穫嗎?”
“噓——”
“啊,抱歉……”
瀧野有些無奈。年輕的西尾老師對巡視工作十分投入,甚至有點過頭了。
“只有六個迷途知返的好孩子。”
“這樣啊……”
如果將學生們不睡覺的行為視為拖延症,晚上十一點,便是非常符合拖延症整點效應的一個時間點——既沒有早到讓人覺得遺憾,也不會遲得影響第二天的出行;
而瀧野和西尾開始巡視的十點半,正是打算十一點入睡的學生、決心加倍珍惜剩下的半小時的時候。
兩位年輕老師的第一遍巡視,可以說是毫無成效。
但抱著這樣的想法放任不管的話,“到了十一點就睡覺”又會自然而然地變成“到了十二點再睡也沒關係”;
於是瀧野提出兩人分開巡視,西尾在前,他居於後。
腳步聲十分明顯的西尾,從門外經過並走遠後,房間裡的學生便會放鬆警惕;
隨後悄聲而來的瀧野,如果聽見房間裡有不正常的動靜,就開門抓現行。
兩人以這樣的套路執行到現在,還沒出現失手的情況。
基本上,被瀧野抓現行的學生,都和眼前這幾名男生一樣,非常配合。他也不會為難,只是臨時沒收“作案工具”,並不記錄。
畢竟特意安排教師夜間巡視的目的,不在於懲罰學生,而是讓學生老實睡覺或不影響其他學生休息。
而且學生在情緒大起大落之後,帶著僥倖脫逃的放鬆感,似乎也更容易睡著一些……
“瀧野老師?”
西尾老師看了看他,“還有什麼問題嗎?”
“沒問題了。”瀧野回過神,“走吧。”
離開房間前,他又回頭望了一眼,“明天早上還要前往嵐山,都早點休息吧。”
“好的……”
嘩啦一聲,兩個老師離開時也沒忘記拉上移門,只留房間裡的幾名學生面面相覷。
“好像……沒事了?”
“嗯……”
“還是睡覺吧。”
“睡覺睡覺……”
走廊裡,瀧野和西尾也沒有繼續巡視下去。半個小時已過,他們倆的工作時間已經結束了。
“差不多都睡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