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士笑了笑打趣道:“公子爺你這可是第三個問題了。”
徐雲天一拱手,誠懇道:“還請先生教我。”
“讓南王府上那個老瞎子睜眼,取神弓逐日可救下徐燕山。”
蘇星子又繼續道:“南洲王是個有骨氣的人,只怕你救不了他。”
蘇大公子輕笑道:“救不了,我也得救。”
繼續道:“至於另一件事,我希望先生做我南州王府的幕僚,若谷清姐姐學了你一半的本事,你便隨處可去,此樓送你亦非不可。”
老道士咧嘴笑了,露出嘴裡被嚴瘸子打掉門牙的坑洞道:“世人都說公子爺不學無術,是扶不上牆的爛泥,我看怕不是世人對公子爺有什麼誤解,既將老道一身本事謀了去,連老道這條爛命也沒有放過,這生意可賺大了。”
徐雲天一臉憨笑道:“先生賺了才是,幾句話空得一座摘星樓,一個如此妙的徒弟,還有多少江湖高人夢寐以求的南洲王府幕僚。”
蘇星子聽得又笑了起來,再次露出缺失門牙的那個大窟窿。
徐雲天又道:“過幾日便是九月初九、賽龍舟的好日子,先生可有雅興前去清江煙波閣一觀?”
夜晚時分,老張頭從馬廄裡牽出了徐燕山的風雲駒,這良駒不同於其他馬匹的是其一身紅色鬃毛,腳脖子出的雲紋卻是純黑色的,四蹄輕盈有力,一眼看去便是馬中的王者。只是姿態顯老,怕是年歲不小了。
馬兒還有一個甚是霸氣的名字—黑雲
跨馬而上,瞎子老張俯下身在黑雲臉上摸了摸,老馬一聲嘶鳴,奔騰而出。
九九重陽是大夏除了除夕,中秋,清陰之外最重要的節日,再此日各州郡都會挑選出身強力壯的兒郎前往都城博
一個‘魁首’的彩頭,以往都是在玄武城,自從徐燕山入主南洲之後便改在了南陽城。
煙波閣歷史由來已久,據說人皇帝鯀定鼎玄武城之後清江水患不斷,使得自南陽往下五百里一片水澤,先帝鯀率眾逆流而上尋找災患源頭,最終於南陽地界發現‘走蛟化龍’。
走蛟化龍興風浪,即便是成龍了怕也是妖龍一條,當即率治水武將斬了蛟龍,走蛟一死,清江當即風平浪靜。
後人便立煙波閣以紀帝鯀斬蛟。
煙波閣雖說有閣樓之名,其實不過一座十丈開外的涼亭,頂上鋪著茅草做的頂蓋,裡面十數個石頭做的座椅板凳,皆是那種清江裡被水流沖刷了千萬年的圓石所鑄,在閣樓的最中心位置卻有著一塊萬鈞巨石,通體烏青,光潔如玉,上書“帝鯀伏妖”四個大字渾然天成。
涼亭說遠不遠,說近不近,離南陽約莫一百餘里的路程,周邊並無村落集鎮,若是尋常百姓光靠腳力來回一趟就得三四天的時間,還好風雲駒腳力驚人,一個時辰便到了。
重陽大事往年都是徐燕山主持,各方州牧,郡守皆是乘樓船順流而下,早已在煙波閣水段等待好的,只是南陽離得近,用不著先到罷了。
徐燕山不在,自然今年的重陽祭自然是徐雲天前去一觀。
五更天,早已準備好的眾人跨上風雲駒,加上侍奉的丫鬟管家,南陽城有資格出場的各大小官員約一百餘人向煙波閣行去,徐雲天打頭陣,安谷清緊隨其後。
嚴瘸子騎不了馬,只得讓人裝了頂馬車帶著,後面除了蘇公子認得的三位大將軍以及,司農、司馬、司政之外,全是些徐雲天半生不熟的面孔。
一個時辰後眾人抵達煙波閣外五里,復下馬步行。
清江水勢平穩,但到此處卻極為兇險,自煙波閣過去便是兩千裡大山,煙波閣往北四百米便是有著“天下奇險”之名的‘清江天瀑’,南洲地勢高,水流沖刷之下便產生了這瀑布。
天瀑高九百六十二丈,說是千丈也不為過,即便離著四百餘米依舊震耳欲聾。
恰巧刮的是北風,從天瀑傾瀉而下的清江水有三分都化作了水氣飄到煙波閣的上空。
徐雲天一行人行至閣前,先是對著刻有帝鯀伏妖的巨大青石拜了拜,而後依次上前按主次坐下,上不得檯面的官員則是各自佇足江岸,只待重陽祭開始。
公子爺徐雲天座了主位,右邊是大司農田良、大司馬烏元、大司政吳廣義,左邊是跟隨南洲王刀口子混出來的三位大將軍,召和安、王鐵忠。楊信。
司農司馬司政自是不用說,司農主管南洲經濟農業錢糧以及治理洪澇災害,司馬主管軍政後勤,司政則為文官之首。
其中有著“四百人斬”大將軍之名的召和安是一名年近七旬的老將,善使一柄九尺斬馬刀,在遇見徐燕山之前不過是一名餵養戰馬的馬伕,在徐燕山與炎州‘赤蠻’部族交戰時,赤蠻千騎夜襲輜重糧草,還是馬伕的老將軍抄起斬馬刀擋在營前,硬生生一人步戰至其餘人驚醒提刀支援,一人斬敵四百一十餘人,匹馬不傷。現領紅甲軍三十萬鎮守南邊境。
王鐵忠則是一名五十出頭的精瘦男子,一身‘十三宮橫練’的身法外功十分了得,原來是大夏欽定的武狀元,前途無量的人物,只因見了徐燕山一面便拋了大夏龍帝許給他的金錢爵位,跟著南洲王混跡到現在,倒也是一身戰功,同時也一身傷病瞎了一隻右眼。
而這最後一位大將軍楊信,則是徐燕山三位弟子中的大弟子,虛長徐雲天七歲,性格生冷如鐵不喜言語,只有見了親近的人才會露出一縷笑容來,幼時若是徐雲天遭了安谷清的欺負,找南洲王老子又不好使,楊信便會挺身而出帶著徐雲天找上大小姐府,與丹谷清比劃一番後兩人再被揍得屁滾尿流。
其一身武學深得徐燕山的真傳,有著‘小槍王’的名號,只是他不好使槍,好使刀,不同於召和安的斬馬刀,而是一把八尺八的偃月青龍刀。
另兩位弟子則是有著‘紅甲豺狼’之稱的西江督軍趙右延,以及東江督軍關幕飛。只是兩人此時並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