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章

清君側本意為清除君王身邊的親信和小人,做的是正義之事,後來成了叛亂的理由。

每一個造反的首領,都會打著一個特別光明正大的旗號。

古時以清君側為名的叛亂,頗有不少,最出名的是漢代的“誅晁錯,清君側”和明朝朱棣的“誅齊黃,清君側”,都是因為晁錯和齊泰、黃子澄二人建議削藩而導致的叛亂,前者逼得漢景帝殺了晁錯依舊沒得到天下,後者滅了建文然後帝自立為帝,史稱明成祖。

誅陶霍,清君側。

這句話中的陶霍要麼是當今皇帝身邊一個心腹大臣的名字,要麼是兩個心腹大臣的姓,就像齊黃二字一樣。

他們距離京城有千里之遙,地處偏僻,資訊難通,不知朝中是否有這樣的官員。

老張覺得有道理,“有沒有姓陶的大官我不清楚,凱旋迴朝時,我們這些小兵小卒都駐紮在京郊大營。不過,當年帶領我們一起打仗的定北侯姓霍,叫霍庭,字去病,是太、祖皇帝賜的字,年紀和我差不多,文武雙全,可惜我無緣近前。退役後,你袁大伯進了京,偶爾會在信裡提幾句,霍侯爺是聖德皇后娘娘的親弟弟,身兼數職,很受太、祖皇帝的信任。”

太、祖皇帝元皇后的兄弟?那不就是當今皇帝的親舅舅?是國舅爺?應該是當今皇帝的心腹了,不然榮親王不會點明誅殺姓霍的。

老張絞盡腦汁,忽然又道:“我想起榮親王是誰了。榮親王是太、祖皇帝的第四個兒子,據說是寡婦貴妃生的,前頭三個皇子早夭,榮親王就是長子,比當今聖人大十來歲,我回鄉那時候,榮親王剛剛二十歲,封了親王,如今算起來年紀有四十好幾了。”

“爹,您記得這麼清楚呀?”

榮親王是太、祖皇帝的長子,王家藏書中雲:嫡皇子晟出生前,長皇子晁備受寵愛,極富尊榮。恐怕他早把太子之位視為囊中之物了,自古以來長幼爭嫡的事情屢見不鮮。

老張嘿嘿一笑,“我之所以記著榮親王,是在軍裡聽兄弟們說,他封王時得了一座朝廷撥款建造的王府,裡頭修得比皇宮還精緻,堪比天宮,另外又得了二十三萬兩銀子和許多皇莊,每年能領一萬兩銀子的俸祿和一萬石祿米,單那俸祿咱們一輩子都賺不到,別提那幾十萬兩銀子了,太、祖皇帝還把我們打仗得的金銀珠玉古董寶貝賜了很多給他。”

榮親王坐擁金山銀山,可把他們這些小兵小卒給羨慕壞了,同時也很氣憤。他們在外面出生入死,十人去二人回,帶領他們打仗的將帥拿走那些金銀珠寶是應該的,榮親王沒有寸功卻得到了比定北侯還多的東西,讓他們如何服氣?

其實,他們自知身份,從不奢望那些遙不可及的事情,如果□□皇帝賜給榮親王的東西不是他們打仗所得,給得再多,哪怕給半個國庫他們都不生氣。

秀姑突然道:“爹,外頭打仗,阿碩還沒回來呢!”她不管哪位皇子爭奪皇位,也不管榮親王造反根本名不正言不順,更不管誰得了將士打仗得的戰利品,她只擔心張碩在外的安危,桐城戒嚴,各地肯定也這樣,進出處處盤查,豈不是耽誤時間?

老張沉默片刻,目光流露出一絲擔憂。

這時,外面敲鑼,三個里長召集村中老人和壯丁議事。

一定是縣衙打發衙役來報信了,老張當即將今天賣肉得的錢交給秀姑就急急出門。

“娘,你和阿爺在說什麼呀?”壯壯不明白什麼是戰爭。

秀姑摸著他白嫩嫩的臉頰,“外面要亂起來了,有一位親王爺,就是上一位皇帝老爺的大兒子,不服他弟弟做皇帝老爺,於是起兵叛亂,想自己做皇帝老爺。說了你也不太懂,等你長大後就明白了,現在咱們要少出門,少惹事。”

“哦。”壯壯確實聽不懂,皇帝親王爭奪皇位什麼的距離他們的生活太遙遠。

“來,幫娘數錢,一百個銅板穿一串。”

清點銅錢的時候,秀姑腦海裡不斷思考。

太、祖皇帝政治清明,懲罰貪官汙吏毫不手軟,唯獨對家人縱容異常,毫無節制。

聽完老張說的那一段往事,再結合王家書中記載太、祖皇帝的一些言行舉止,秀姑就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

這個時代沒有言論自由,有時候平頭百姓無意中說了一句話撞上貴人的忌諱,被有心人知道了告官,有可能就會被砍了腦袋。可能是為了王朔出仕做準備,讓他了解太、祖皇帝的性格,免得說了不該說的話,王家專門收集了這方面的書籍。

此類書籍主要是世人對太、祖皇帝的歌功頌德,既是歌功頌德,自然詳細記錄了太、祖皇帝從發跡到建立權勢、乃至於君臨天下的許多偉大事蹟和言行,包括諸般政令等。

本來,太、祖皇帝雖然縱容家人,但在政治上他很有遠見,大概清楚藩王的壞處,稱帝后並沒有設立藩王,每一位皇子均是成年後封爵,爵位高低不一,全部居住在京城,沒有封地、沒有兵權,手裡唯一可以稱作為兵的就是一支數目為兩千的親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榮親王有野心,而且很聰明,他選擇在這個時機起兵,定然是已經掌控了閩南。

閩南溫暖,方便行軍、方便運輸糧草,閩南依靠海域,駐紮著□□皇帝命人組建的船隊、水師,是一支精銳之師,曾將倭寇打得哭爹喊娘,還有和外國通商的港口,聚集著無數大行商,繁華不遜京城。而京城卻屬北方,一進十月便奇寒無比,輜重運輸不易,大軍難行,即便立刻調兵遣將,但是距離閩南數千裡之遙,不可能及時趕到。

袁家早在兩三個月前就寄信來提醒他們要打仗了,當今皇帝不傻的話,應該早就有所準備了,希望能迅速控制住局面,不要波及他們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