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章

新縣令姓馬,單名一個棠,字明堂,年方三十有二,山東人氏,是今科的進士。

乃因出身寒門,馬唐在金榜之上既不是一甲前三名,也不是二甲的前幾名,沒能進翰林院就職,就只能等著外放。和前幾科依舊逗留在京城等著外放的數百進士相比,馬唐不到半年就得了一個七品的職缺,不知道多少人羨慕。

本朝官職有數目限制,一共九品十八級,一個人當了官就代表有一個人沒了官職。每三年錄取三百名進士看著不多,可是和文武官職的數目相比卻顯得很多,畢竟大部分官員不止做三年的官員,而每三年就有新的進士上來,再加上捐官和舉人選官佔據的名額,剩下的官職空缺就更少了,這種官職少進士多的情況導致每年放榜之後都有近半沒有門路的進士在京城中蹉跎。前些年又開了一次恩科,得不到官職的進士累積下來,著實不少。

不必在京城中消耗光陰,馬唐接到就職文書後,頓時喜出望外,忙攜妻去王家拜謝。

譚吉上奏的時候,也給王朔送了一封信,他妻子是王老太太孃家的侄孫女,兩家來往頗為密切,王朔很重視他書信裡說的事情,見馬唐來道謝,便與馬唐細說分明,督促他早日啟程,以免去得遲了,桐城婦人再受此辱。

能被王朔選上來去桐城任職,馬唐本身就有過人之處,而且忠義剛直,自是遵命。

馬唐還沒抵達桐城,桐城就得到公文說上頭派了新縣令過來。

不說王縣丞如何懊惱、如何懊悔,卻說桐城百姓,私底下無不暗暗歡喜,縣令的為人好壞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只盼著能來一個像知府大人那樣的好官兒,治一治王縣丞。

王縣丞確實無罪,但是,他卻已經引起了眾怒,只是百姓無權無勢,敢怒不敢言。

除了林主簿和那幾個乞丐外,旁人都不知道曾經傳信到譚家,而林主簿和那幾個乞丐也不知道馬縣令的到來乃是譚吉上了奏摺。但是,他們知道一定是譚吉出了大力,不然怎麼突然就有了新縣令。不過,林主簿封了那幾個乞丐的嘴,將他們遠遠安置在較偏僻的村子裡,拿錢讓他們自己買幾畝地耕種,怕王縣丞報復,這些乞丐自然不會多嘴。

外人對此一概不知,張碩秀姑這些人也不知道其中的緣故,秀姑挺著高高的肚子,聽麗娘說城中那些小人不敢再行汙衊婦人之舉,臉上不覺帶了一點笑意。

“這可好,來了新縣令既能掌管咱們縣裡的公務,又能壓制住王縣丞的所作所為,日子倒是有些盼頭了。”秀姑慢慢地坐下來,雖然科舉出身的官員中肯定不止王縣丞一人有這樣的癖好,但他們桐城總不會倒黴到新縣令也是這樣的人吧?

麗娘贊同道:“新縣令來得及時,我原先以為咱們桐城人丁戶少,未必能設縣令呢!”

秀姑笑道:“桐城不同往日,耿李書院建立以來,你看桐城多了多少人家?做買賣的進項不知道翻了幾倍,派縣太爺前來坐鎮在情理之中。”

“這倒是。”麗娘點頭,復又眉飛色舞地笑道:“嫂子,這幾個月玉堂都留心瓜果菜蔬的情況,城裡的瓜果菜蔬真是供不應求。嫂子給我出主意的那時候,因種菜的話略晚了一些,就在才買的地頭栽了一點子冬瓜、南瓜的秧子,前兒長成了,加上我們家原先種的一些菜蔬,竟都輕輕鬆鬆地賣掉了。我看,做這門生意準行!”

秀姑莞爾一笑,“能做下去就行,具體還得你們自個兒看著辦,我只出個主意,成與不成,全看你們怎麼做了。我孃家今年夏天西瓜賣得格外好,其他瓜果菜蔬也都是進城就賣光了,不說其他,就我們家這棵老石榴樹結了果,送了些給李淑人和壯壯學裡的先生,他們覺得味兒好,都要花銀子來買了,可惜我們家沒那麼多,又摘了些送去。時鮮的瓜果菜蔬都供不上城裡吃的了,冬天裡除了白菜蘿蔔,弄些新鮮的菜蔬,買的人肯定多。”

麗娘連連點頭,笑道:“我和玉堂商量了,地裡先種些白菜蘿蔔,儲藏蘿蔔白菜時的地窖裡再種些韭黃蒜黃,等忙完弄暖房,再種其他的菜,試試能不能在冬天種出新鮮菜蔬。若是種出來了,嫂子家冬天吃的我家包了,包你們見天兒地吃新鮮菜。”

“那敢情好,我就等著吃新鮮菜了。”秀姑滿臉笑容,“我瞧你們家今年種了好些黃豆綠豆,不妨留著別賣,冬天發些豆芽來賣,也是進項。”

“再說吧,趙婆子懂得發豆芽,從前我們家吃的豆芽都是她弄的,極嫩極脆極鮮靈,偏生我們家沒有多少豆子,便是村裡人家有的,也都讓翠姑家預定了,豆腐張的豆腐做得好,如今書院裡的豆腐都是他供應的,他老孃和翠姑也常發豆芽賣,我們若做了這門生意,不免有些不好看,先緊著瓜果菜蔬。”為了兒子,麗娘一改先前散漫度日的脾性,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賺錢,攢錢給小寶讀書上學考科舉。

秀姑卻笑道:“哪裡就值得這樣了?你們只管發豆芽去城裡賣。翠姑和她婆婆相公每天忙著做豆腐就已經夠累了,發豆芽都是順手為之,數量並不多,都不夠書院裡要的。我孃家賣菜的時候也賣豆芽呢,我大嫂發的,三不五時地往我們家送來。”秀姑如今極喜歡吃豆芽炒肉,蘇大嫂每次發了豆芽,蘇大郎去賣時路過他們家門口都先送一些給他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既這麼著,我們就試試。”

江家有本錢,正經當成一門生意來做,籌劃得十分周密,他們感激秀姑提出的建議,計劃中也避開了蘇家賣菜的主顧,不與他們家相爭。

村裡有人見蘇家今年賣菜賺了錢,十分眼紅,也有跟著把家裡的菜拿去賣的,這樣做的人對蘇家和江家都沒什麼影響,暫時不成氣候。但是,怕他們以後都多多地種菜賣了,菜多了價錢就會走低,所以江玉堂把所有心力都放在果園和反季菜蔬上。籌劃後,他又覺得果園略小了,特地又在相鄰處買了一大塊地,約莫二十畝。

過完中秋,忙完秋收,別家是糧食進倉後開始種麥子,菜地裡早早種上了白菜蘿蔔,江家卻是在各家忙完後,僱人打了土坯,蓋了高高的圍牆把二十幾畝地圈起來,五畝地小打小鬧用荊棘籬笆也就行了,現在果園擴大,江玉堂自然不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