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8章

秀姑這一繡就是三年。

正如接活時她心中所想,李淑人是有品級的誥命夫人,按照當前的禮制,她去世後裝裹的壽衣多達十餘件,包括衣褲裙褂袍等,為奇數,另外還有鞋襪、枕被、腰帶等等,每一件都需要自己用心繡制,當然,顏色花紋方面也得遵從一定的規制。

為了繡李淑人的壽衣和經被,秀姑查閱了不少資料,幸好自己家這些年頗積累了些書籍,其中就有關這方面的詳細內容,畢竟壯壯在讀書,通讀禮制典籍是首要之事。

需要注意的細節也很有很多,比如不能用紐扣,而是做帶子釘在衣襟上等等。

紐扣有扣留的意思,不吉利,而帶子則寓意著子孫萬代。

這個時代的講究程度遠非後世可比,即使秀姑在這個世界生活了十來年,依然因為古人的講究而歎為觀止,怪不得人家都說三代才算得上不是暴發戶,五世才能成一個世家,他們張家僅僅有點小錢,要想達到那樣的高度還得看子孫後代。

因此,把做好的壽衣和經被交給李淑人,拿到李淑人付的三百兩黃金和一些首飾、筆墨紙硯、玩意兒之後,秀姑對兒子們的教育更加用心了。

她現在不用操心家務,也不用繡活,自然有時間有精力。

十八歲的壯壯已經長大成人了,自己做事井井有條,除了考試和娶親,其他的事情都不需要父母操心,反而在閒暇時都把心力放在弟弟身上,四兄弟的感情好極了。

秀姑一向認為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兄弟反目反而是敗家之始,就算張壯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她也不想看著四兄弟老死不相往來。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告訴他們兄友弟恭的道理,加上她和張碩、老張行事不偏不倚,除了她自己私心裡打算把自己大部分私房錢留給親生兒子以外。孩子們沒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兄弟感情當然就不會有所變化。

如今,兩個小的也送進了書院,從頭開始學習,回家則由兩個兄長幫他們溫習功課,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一如壯壯和小野豬,哦,不,是開疆。

年紀漸大,兄弟兩個都不願意聽到父母當著別人的面叫自己的小名兒。

不過……

“壯壯,小野豬,快過來接東西!”秀姑拎著大包小包的東西進門,直接叫壯壯和開疆,今天逢九,孩子們都放假了,只有雙生子被老張帶回鄉下了。

壯壯和開疆趕緊從屋裡出來接在手裡,壯壯個頭高,開疆力氣大,秀姑手裡馬上空了。

“娘,你又買了什麼?”壯壯問。

秀姑笑嘻嘻地道:“昨兒就聽書肆的老闆說今天進一批新書和好文房四寶,我就去瞧瞧,果然沒有失望,新書是直接從京城運來的,其中有兩部是諸葛家一位大儒親自批註,之前市面上沒有,文房四寶也是上品。咱家的硯臺倒不必買了,得的那些硯臺都是好硯臺,用個百十年沒問題,但其他的都容易消耗,我就買了些。”

花自己的私房錢,不要太痛快,所以女人一定要獨立,有獨立的經濟,不用為買東西而斤斤計較,也不用為買一件東西就找丈夫要錢,要不到反而生事。

壯壯低頭往籃子裡看,“娘,你買的是松煙墨還是油煙墨?是徽墨嗎?徽墨最好使。”

“放心,都是最好的湖筆徽墨和宣紙,松煙墨有,油煙墨也有,而且還有書肆老闆特地進的好墨,只供京城裡達官顯貴用的,我買了幾塊兒回來給你們見識見識,記在心裡,免得以後在別人家見到了因為不認識而大驚小怪。”

如今不比往日,秀姑開始培養兒子們鑑別貴重物品,以擴充套件其見識,好在書院的老師特地為此開了一門課,就是不想讓書院裡的學生出去後因為不認得好東西而備受嘲諷。

壯壯問買了幾塊,得知是六塊,就道:“娘,能不能送滿倉兩塊?”

“嗯?”

“滿倉估計快要成親了,我也不知道準備什麼禮物,不如就送文房四寶,我有一塊娘給的硯臺一直沒用,送給滿倉,再送一套湖筆徽墨和宣紙。”壯壯十八歲後就不問家裡伸手要錢了,他現在靠自己的潤筆費等很夠過日子,也頗積攢了些銀子。

秀姑笑道:“行,沒問題,就是我怎麼不知道滿倉要成親了?”

她雖然是嫁出去的女兒,但因為孃家在她的支援下發展到現在的地步,所以孃家有什麼大事都會找她商量,尤其是滿倉的婚姻大事。

滿倉現在今非昔比了,他是桐城最年輕的舉人。

三年,足以讓世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壯壯和滿倉年滿十八,近三年的歲考次次都是優秀,年年被評為癝生,很是替家裡節省了一些錢米,逢秋闈時,張碩和蘇大郎親自陪著他們去金陵參加考試,結果滿倉僥倖成為桂花榜最後一名,壯壯卻名落孫山。

壯壯天資聰明,學習琴棋書畫佔據了不少時間,在八股文上一直不如滿倉,而且此次原本只是試水而已,倒也沒有感到失望,倒是向滿倉慶祝。

十八歲的舉人,簡直名震江南。

金舉人銀進士的俗話再次成為現實,蘇家當時的盛況遠勝周舉人家,一下子越過張家成為大青山村裡第一家。

不過,一直深受秀姑教育的滿倉並沒有像周舉人那樣來者不拒,他拒收禮物,無論是房屋良田還是金銀珠寶綾羅綢緞,也拒絕了府城和縣城裡豪紳大戶送的俏丫鬟,只收下各家道賀的酒水糕點等物,也出席了幾次宴會,然後就跑進書院裡潛心學習去了。

也就是這個原因導致壯壯成為遠近聞名的香餑餑,許多人家願意將愛女許之。

相比之下,壯壯就失色很多。

當然,所謂的失色也是世人眼裡如此,張家並不覺得如何,蘇家也一直都知道壯壯的才氣遠勝滿倉,滿倉和壯壯依然形影不離。

壯壯在秀姑跟前提過滿倉快要成親,沒多久,蘇母和蘇大嫂就拎著東西過來了。

蘇家這些年蒸蒸日上,在暖房菜蔬方面很有一席之地,他們掙的錢當然比不上張家,但足夠孩子們上學讀書,蘇家人已經心滿意足了,尤其他們現在培養出一位十八歲的舉人,蘇母經常說是自己家祖墳冒了青煙。

喜歡棄婦再嫁請大家收藏:()棄婦再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