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只是猜測, 現在苦惱這些根本沒有意義。
時進很快把亂七八糟的思緒丟出了腦海,調整好情緒,屁顛顛地去了浴室,準備在浴室裡幫廉君做一下按摩前的“預熱”。
這一晚時進終於睡了個好覺,但是一覺睡醒, 他心態立刻又崩了。
“怎麼就漲到600了, 還能不能行了。”他抱著荷包蛋抱枕, 把腦袋埋在枕頭裡,生無可戀。
小死弱弱說道:“進度條是在昨晚淩晨的時候漲的,我看你和寶貝睡得正香, 進度條漲得也不太多, 就沒喊你……”
“一次性漲80,這還不多。”時進這下連嘆氣都嘆不出來了, 想到什麼,抖著手摸出手機,翻出時緯崇的電話號碼,想撥個電話過去問問他是不是和徐潔吵架了, 但怕這樣問指向性太明顯, 引時緯崇多心,又喪氣地把手機塞進了枕頭底下。
洗手間的門被從內開啟, 廉君滑動輪椅出來, 見時進換了個睡姿抱著抱枕趴在床上, 猜他已經醒了, 靠過去拍了拍他的背, 說道:“起來吧,我有個禮物要給你。”
嗯?禮物?
時進扭頭看廉君。
“其實是早就該給你的東西。”廉君靠過去,伸手摸了摸他睡得亂翹的頭發,解釋道,“在島上的時候,你答應過你要幫你查時行瑞的書信記錄,這段時間滅內部一直在忙其他的事,下面的調查進度有點耽擱了,前幾天才送了資料過來,我想著你要高考,就把資料扣了幾天,現在高考完了,你要看資料嗎?”
書信記錄?
時進懵了一下,終於想起自己當初還拜託過廉君這件事,想起那個神秘的白月光,一下子來了精神,唰一下翻過身撲過去握住廉君的手,激動說道:“看看看!我要看!”
……
用最快的速度洗漱完,時進三兩口解決掉早餐,從廉君手裡接過了裝著資料的平板電腦。
資料很大,加了密碼鎖,時進暗暗深吸口氣,把它點了開來,輸入了廉君告訴他的密碼。
檔案開啟後,一篇十分小學生畫風的優秀作文影印稿先跳了出來,時進愣了一下,往後翻了翻,發現接下來好幾頁都是這種稿件資訊,有些懵。
不是調查的書信記錄嗎,怎麼全是稿件?
“時行瑞把書信記錄抹除得太幹淨,調查團隊查不出頭緒,所以換了個切入點調查。”廉君適時解釋,又補充道,“這份資料並沒有查出太多明確的資訊,你要做好心理準備,我讓人在繼續深挖,有訊息了會再送資料過來。”
時進聞言皺眉,又很快松開,翻回資料第一頁看了看,果然在那篇小學生作文的作者署名上,看到了時行瑞的名字。
所以調查團隊這是把時行瑞發表過的文章作為調查切入點了?
這個方向也沒錯,時行瑞要發表文章,肯定是要先投稿的,投稿就要用到書信。
時進想著,斂了斂思緒,把注意力拉回來,仔細看了一遍作文內容和刊登日期,大概推算了一下,發現這篇作文是時行瑞十歲時寫下的作品,當時的時行瑞應該正在上小學四年級。
資料裡有說明,這篇作文是時行瑞第一篇發表出去的作品,由老師代投的稿,最後被市裡一家很小的校園報刊收錄發表。調查資料的人很細心,在這篇稿子的後面,還標註了當年投稿老師的姓名和現在的情況,並附了照片。
時進看了看照片,發現這個老師的照片他已經在之前看時行瑞的生平資料時見過,和自己並沒有什麼相像之處,於是很快挪開了視線。
他點開了下一頁資料,發現又一篇作文跳了出來,按時間推算,這應該是時行瑞發表的第二篇文章,距離第一篇的發表只隔了半個月的時間,依然是由老師代投稿,也依然是刊登在了同一家校園報上面。
時進加快了翻資料的速度,發現整個四年級,時行瑞發表的作文全是由同一個老師代投稿的,也就是說,在這期間,時行瑞和外界是沒有書信往來的,所有對外的聯系都由那位老師包下了。
到了五年級,時行瑞換了老師,之前教他的老師被調走,於是他的作文發表之路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斷層,直到五年級下,他才又有了新文章發表。
那依然是一篇作文,不過發表的地方變了,不再蝸居在那個小小的校園報上面,而是上了市裡一家主流報紙的教育版,以優秀作文範例的形式出現在了一個角落的學習專欄裡。
從不知名的校園報,到市報的學習專欄,時行瑞文章的刊登平臺有了一個質的飛越,不過可惜的是,這個稿件後面沒有附著投稿資訊。
沒了老師的幫忙,時進可以很確定的說,時行瑞這篇作文的發表,肯定是他自己運作的。但無奈時行瑞把書信來往資訊抹得太幹淨,投稿資訊根本查不到。
時進不死心,抱著微弱的希望又翻了下下面幾份稿件資料,寄希望於會不會有漏網之魚,或者報社那邊會不會留有部分收錄文章的存檔,但很可惜的是,他能想到的地方,調查團隊顯然也想到了,時行瑞更是想到了,所以這部分資訊依然是一片空白,調查團隊什麼都沒查出來。
整體看上去,時行瑞發表的稿子,就像是全都是憑空蹦到了報社主編的桌子上的一樣,完全無跡可尋。
時進無奈認命,轉而開始注意稿件的其他資訊,慢慢發現就是從這裡開始,時行瑞的文章發表之路變得越來越順,越來越廣。
從五年級下,時行瑞的第一篇作文登上市報的學習專欄開始,時行瑞這個名字就成為了市報專欄裡的常駐風景。到時行瑞小學畢業,成功考上市裡初中的時候,時行瑞已經是市民眼中耳熟能詳的小神童了。
在時行瑞考上初中後,時行瑞的父母為了籌時行瑞的學費,變賣家産來到了市裡,帶著時行瑞過了一段很難熬的日子。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時行瑞的文章終於不再侷限在報紙上,慢慢被一些出版社和機構看中,編入了很多教材和輔導書裡,拿到了一筆很豐厚的稿費,幫時父度過了來到市裡後最艱難的一段日子。
時進看到這裡,翻資料的手停下,視線落在了其中一本編入了時行瑞文章的輔導教材上。
教材是特意轉換過的電子版,封面和內容全部一比一照著書本還原,在這本輔導教材背面的介紹頁上,有一行字吸引了時進的注意——策劃編輯:簡成華。
簡成華,這個名字有點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