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妤也有學有樣,弄好魚竿坐了過來。
她十分自然的摟住蔣長生,隨後說道:“杜新五師伯的事蹟很多,主要有幾個節點和事蹟,他8歲時父親被洋人打穿大腿,又親眼目睹傳教士殘害老百姓,從此立志學武。
12歲時雲遊他鄉,到寶蓋子山,向老道於虎學武當拳的內家功夫;13歲模仿古賢風範,以千金賞金掛牌求師,“小子不才,誠心求師。惟須比試,能勝餘者,千金禮聘,決不食言。”
可惜應聘者眾多,無一人能勝他。
直到遇見祖師徐立,被祖師擊敗後,拜入自然門下。
14歲,祖師返回川蜀,杜新五師伯開始學習經史書法。16歲,他專程到川蜀向祖師學習武藝;18歲走鏢,行俠仗義,除掉黑幫老大;後來又到東瀛留學,還在比武中打敗東瀛相撲高手齋藤一郎,獲得柔道比賽冠軍。
36歲時,杜師伯加入同盟會,成為孫國富的保鏢,後來又保護宋叫仁,多次破壞了東瀛人的刺殺。
8年的時間,杜師伯投身於愛國運動中,可惜1913年,袁總統暗殺了宋叫仁,杜師伯對軍閥政府心灰意冷,辭去官職,做了青紅兩個幫派的雙龍頭……”
姜妤把杜新五的生平事蹟一一道來,真是一個傳奇人物,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愛國憂民,後面杜新五教導章作霖武功、杜氏弟子參加抗日戰爭,建國後又受邀成為軍隊顧問,廣施教化。
蔣長生聽完杜新五的故事,說道:“老先生的一生光輝燦爛,拍三部電影都可以。”
姜妤說道:“我不懂電影,不過有些比武的細節,杜師伯有跟師父講過,比如民國時,很多大力士來華國耀武揚威,有愛國的武師上擂臺比試,總是守著規矩不放,導致慘敗。
我國比武講究先禮後兵,總是要先見禮,再打鬥,而且講究遠來是客,很多武師為了彰顯華國氣度,總是讓洋人大力士先出手。
須知生死搏鬥,容不得半點留情,先手一失,等於把勝利拱手讓人。”
姜妤說得很認真,都是杜新五親口講述的,當年比武、愛國運動等真實經歷。
蔣長生聽完後,靈感爆發,感覺隨便擷取一段都可以拍一部好電影。
剛想說話,劉亦妃就驚喜的叫了起來:“沒了,沒了!”
“什麼沒了。”蔣長生很疑惑。
“浮漂啊!浮漂不見了!”
蔣長生扭頭一看,劉亦妃的魚竿前方的魚漂確實沒了。
他立即起身,一個箭步衝了過去,利落的一個抬竿,竿尖傳來一股重力,像是掛底一般。
蔣長生笑著說道:“茜茜,你這運氣可以啊,中魚了!這魚不小,不一定能弄上來。”
魚越大,越不會急著發力,這條魚像是潛艇一般。
蔣長生也不急,慢慢溜,他的魚竿是玻璃鋼的,雖然很沉,但是很結實,線組用得也很大,10號通線。
只是手竿釣大魚,本來就會有很多意外,這條魚很大,蔣長生也沒把握一定能釣上來。
溜了大概5分鐘,大魚猛然開始發力,魚線切水的聲音嗚嗚作響,蔣長生抱住魚竿,儘量讓魚竿的弓力來抵擋魚的衝勁。
無奈水庫水太深,這波大魚衝刺很猛,為了不拔河,蔣長生只得放下魚竿。
魚竿瞬間衝出水面好幾米的距離,蔣長生握著失手繩,等魚竿不動了,他才嘗試把魚竿往回慢慢拉。
如此來回拉扯了十來分鐘,蔣長生才找到機會再次立起魚竿。
溜魚的過程中姜妤一直都很淡定,倒是劉亦妃非常緊張,小臉紅撲撲的,額頭上還掛著汗珠。
又溜了大半個小時,大魚才浮出水面,一條青魚,體長超過1米,目測至少在30斤以上。
蔣長生前世在黑坑釣到過大青魚,但是野生的大青魚,還是第一次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