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的和談事件,最終以文臣的妥協而畫上句號,朝議發酵了將近三天左右,終於有大佬撐不住了,首輔王錫爵親自帶著內閣諸臣入宮覲見,商議此事,沒過多久,朝廷下旨,和談條約以太子擬定者為準,備倭軍一事由太子全權主持。
與此同時,朝廷長久以來懸而未決的次輔之位,也終於邸定。
次日,皇帝中旨左都禦史衷貞吉入閣,封太子少保,晉戶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衷貞吉終於如願以償,入閣成為次輔。
不過皇帝隨之而來的另一道諭旨,卻同時也讓眾臣小小的驚訝了一把,詹事府左詹事李廷機以禮部尚書同衷貞吉共同入閣辦事,晉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
情理之中,卻在意料之外!
要知道,李廷機作為從龍之臣,前途一片光明,又是正正經經的清流出身,日後入閣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過日後是日後,此時入閣,著實是有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不過轉念一想,倒也並非不可理解,詹事府少詹事,向來是以閣臣兼領,雖說這一次情況特殊,才令李廷機得了此位,但是總歸規矩還是規矩,被皇帝徵調入閣也是應有之理。
只是在一年以前,那李廷機還是一個在南京城坐冷板凳的國子監祭酒,如今不過區區一年的時間,便接連線任詹事府少詹事,禮部尚書,進而一舉入閣成為閣臣。
這一番升遷速度,著實是讓人豔羨啊!
不過豔羨歸豔羨,有心之人卻是敏銳的注意到,隨著皇帝的這一番調動,內閣當中五位閣臣,有三位都和太子有著不淺的關系,尤其是李廷機,可是痕跡濃厚的東宮屬臣。
此人一旦入閣,則代表著太子在朝政之上,具有了相當的影響力。
皇帝究竟為何這麼做,背後的意味著實是引人思量啊……
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皇帝再度下旨,命太子主理三大營營務,總督大臣陳良弼輔佐太子,務必重整三大營軍紀。
慈慶宮。
此刻的慈慶宮,氣氛倒是凝重的很,李廷機的眉頭緊皺,絲毫沒有新晉入閣的興奮之意。
“殿下,此事您怎麼看?皇上的這番舉動,會不會是……”
盡管大殿當中已經遣散了所有的宮女內侍,但是李廷機還是忍不住壓低了聲音,開口問道。
近來的種種跡象都表明,皇帝的的確確是在為某些事情做準備。
三大營的事情且先撇開不說,還可以勉強解釋為恰逢其會,但是中旨衷貞吉和李廷機二人入閣,這兩件事情放在一起,背後的意味就值得揣摩了。
衷貞吉和朱常洛也是老交情了,當初敲登聞鼓的時候,衷貞吉便曾經助過朱常洛一臂之力,而後來朱常洛回京,二者更是多有交際,承天門扣闕事件,浙江鹽業一案,揚州黃冊一案……這些事情當中,衷貞吉都是和朱常洛站在一起,結下了不淺的交情。
雖然不能就此說衷貞吉就是朱常洛的人,但是至少他和東宮十分親近,如此一位政治態度明顯的大臣,放在次輔這般位高權重的位置上,意義本就不同。
至於自己入閣的事情,則是更為奇怪!
李廷機知道自己的分量,資歷實在太淺!
當這個禮部尚書都是託了朱常洛的福,勉勉強強上去的,畢竟從龍之功嘛,必定是要賞的,不然如何安定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