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嗣降生,普天同慶!
隨著皇嫡子和皇長子同時降生的訊息傳出宮中,京城當中因為種種事情而壓抑了許久的氛圍總算是帶上了一絲喜氣。
百姓們很開心,因為皇子降生,隨之而來的便是大赦天下,減免稅賦,京師監牢當中的案犯,罪行較輕者直接釋放,除殺人等不赦大罪之外,所有罪犯一律罪減一等,天子大筆一揮,減免了京師之地三年的徭役,其他各地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稅賦減免,老百姓們不懂什麼國祚延續,皇家延嗣,但是他們都真心的為皇帝感到高興,並且衷心祝福皇帝能夠多生幾個孩子。
官員們也很開心,兩位皇子同時降生,無論於朝廷還是於皇家都是大喜之事,既然是大喜,天子自然也不會再繼續苛責他們了,不然的話大兇沖了喜事可如何是好?故而大人們也很高興,因為他們終於能安安心心的睡個好覺了。
朝中的一幹大佬們也很開心,他們開心,是因為皇帝在大事上面果然還是拎的清的,雖說宮中發生了他們當初擔心的事情,嫡子並非長子,但是很慶幸的是,今上並沒有和先帝那樣因為寵愛後妃而愛屋及烏,在皇子降生的當天,就下詔立皇嫡子為皇太子,儲位一定,大佬們便安心了。
當然,朝中也出現了不少流言,比如說皇帝雖然立了皇嫡子為太子,但是卻依舊十分寵愛淑妃娘娘,甚至答應了淑妃娘娘,日後讓皇長子和太子一同進學,再比如說,仁壽宮太後娘娘十分鐘愛皇長子,誕生之始便當做手中之寶,日日帶著身邊,十分愛護,寵愛程度不亞於先帝對福王的寵愛……
傳的倒是有鼻子有眼的,誕生一眾大佬對此卻是嗤之以鼻,不論如何,天子已經立了皇嫡子為太子,詔命都下到內閣了,難不成還有更易之理?
些許流言,不過是清風拂面而已,影響不了大局,縱然是所言為真,也不過是天子家事,難道天子在後宮當中還不能有所偏愛了不成?
不得不說,朱常洛果斷的下詔立太子的行為,給了一幹老大人們十足的信心,大明朝有史以來,從來都是未立太子之時才有暗流湧動,太子一立,一切皆休!
還是那句話,除了景泰皇帝之時,大明朝還從未有過廢太子之事……
一時之間,兩個小娃娃的誕生讓整個京師都變得煥然一新,就連邊境的烽火,也擋不住京師濃濃的喜悅。
當然,洋洋的喜氣也僅僅止於京城而已……
遼陽城,遼東總兵府。
應當說,自從平倭一戰,大明軍隊折返建州大破女真,射殺努爾哈赤之後,遼陽城已經重新恢複了原本的平靜,有著遼東總兵李如梅將軍駐守遼陽城,整個遼陽固若金湯。
但是不知為何,這些日子以來,遼陽城的百姓們卻明顯的感覺到,城中的防衛嚴格了不少,凡是入城出城的人都受到了嚴格的盤查,隱隱間彌漫著一股戰時的氣氛。
“遼東總兵李如梅,見過欽差大人!”
自從接到大同軍鎮被犯的訊息開始,李如梅就敏銳的意識到,戰爭即將來臨了,他當初和今上有過交情,知曉今上的性格,並非是忍氣吞聲之輩,大同遭受如此冒犯,大戰一場將在所難免。
而雖然此戰主戰場在大同,但是遼東和察哈爾及科爾沁兩部皆有接壤,何況科爾沁如今正在女真內部大舉進攻,若是他們趁此機會偷襲遼東,亦是不得不慮之事。
所以雖然沒有接到命令,但是李如梅卻早已經命遼陽城內外戒嚴,自己亦是日日甲冑不敢離身。
果不其然的是,今日京中便派來了欽差,不過讓他有些意外的是,這位京城來的欽差,竟是如此的年輕……
“李將軍請起,本官吏部員外郎兼鴻臚寺少卿楊漣,此次奉旨前來遼東!這是今上的密旨,請將軍過目!”
楊漣身著五品青袍,臉色和煦的道,他此次前來,乃是輕車簡從,就連這官袍,也是進城的時候才換上的,壓根沒有打什麼欽差的儀駕,而在他的身邊,也只有兩個護衛模樣的人,以李如梅毒辣的眼光,自然一眼就看得出來,楊漣身邊的二人,皆是大內高手。
尤其是那個稍稍年長一些,眼眸狹長陰翳的人,隱約透著一股危險的氣息,讓李如梅這樣的百戰老將都感到一陣發寒。
其實原本按照朱常洛的想法,他至少是要給楊漣一個掌道禦史的職位的,因為歷來大戰之事,都有派遣禦史督撫軍務的慣例,但是無奈的是,內閣的老臣們太過執拗,雖然同意讓楊漣出使遼東,但是卻死活不願意給他一個禦史的官位,所以無奈之下,朱常洛只得破格將楊漣提拔為鴻臚寺少卿。
鴻臚寺掌四夷供奉,外使朝覲,雖然依舊名不正言不順,但是總算是打了個稍微沾點邊的名義。
“如梅鬥膽,請欽差大人出示信物!”
伸手接過楊漣手中的密旨,李如梅仔細的看了一遍,卻見上頭只有一個意思,一切聽從欽差楊漣的安排,不得延誤。
合上旨意,李如梅卻是謹慎的開口問道。
由不得他不謹慎,他先前的確接到了公文,說是京中派遣了欽差,但是一來這個欽差大人太過神秘,而面前的這位又太過年輕,二來這旨意當中的口氣太過絕對,讓李如梅也不得不有些疑慮。
倒是楊漣鎮定的很,此次出使,一切都在保密狀態,甚至於都沒有對朝野公佈,具體的內情僅僅侷限在一幫大佬的範圍內,李如梅有所顧慮是正常的,當初天子召他進宮的時候,便已經想到了這一點。
“李總兵明鑒,邊關軍情似火,故而本官出京來的急切,沒來得及打造欽差關防,但是出宮之時,陛下卻賜了此物,以證本官的身份!”
楊漣抖了抖袖子,從袖中拿出了一個巴掌大的小牌子,令牌金漆藍底,明晃晃的令字甚是威嚴。
“陛下說,此乃舊物,想必李總兵應當還識得!”
王命旗牌!
李如梅當然認得此物,持有此令牌,可以節制整個遼東上下,而且更重要的是,整個天下的王命旗牌只有兩副,一副在京城,一副在應天府,二者略有區別,楊漣手中的這個,明顯是京師的那一副。
更重要的是,李如梅聽到楊漣後一句話的時候,就已經對他的身份深信不疑了。
無他,這副王命旗牌的確是舊物,當初今上親赴遼東,總督女真大局的時候,手持的就是這一副王命旗牌,而且據李如梅所知,這副旗牌當時並非是明詔所賜,而是今上受先帝密旨所持,一直到大戰結束,也並未向外公佈。
也就是說,知道今上在遼東大戰當中曾經拿著這副王命旗牌的人,掰著指頭都能數的過來,甚至於朝中的某些閣臣都未必曉得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