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章 國際紛爭(2)

第二天清晨,一支由八人組成的小隊從燕京出發前往青海。除了林暮秋和蘇雨晴,還有兩名源力專家、一名地質學家、一名歷史語言學家和兩名安全人員。

飛機降落在西寧機場後,他們立即乘車前往青海湖。十月底的青海已經相當寒冷,高原的風颳得人臉頰生疼。但林暮秋的注意力完全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廣闊的湖面在陽光下閃爍著銀光,遠處的雪山巍峨壯觀,天空藍得近乎不真實。

“風水理論認為,大型水體常常是龍脈交匯的地點,”蘇雨晴解釋道,眺望著青海湖壯麗的景色,“古代源士能夠感知這些能量交匯點,並在附近建造適當的結構來引導和利用能量。”

他們的基地設在湖邊一個貌似科研站的建築內,實際上是天機局多年前建立的前哨站。當車隊駛入院落時,林暮秋注意到院內已經停著幾輛標有國際科考標識的車輛。

“看來我們不是第一個到的,”他低聲對蘇雨晴說。

蘇雨晴點點頭:“預料之中。這裡名義上是國際科研合作區,各方都有合法理由駐紮。我們的任務是在表面合作的同時,確保自己的調查進展。”

下車後,一位中年女性迎上前來。她穿著厚實的戶外服,舉止沉穩,帶著一種久經考驗的氣質。

“張主任,”蘇雨晴頷首致意,“情況如何?”

“各方都已到位,”張主任低聲道,“鷹盟的阿爾戈斯小組有五人,由亞歷克斯·懷特博士帶隊;北熊聯邦的極光研究所派了三人小組;東洋國的日升研究會只有兩人,不過石井隆一親自出馬。”

她看了一眼林暮秋:“這位就是您提到的特殊人才?看起來很年輕。”

蘇雨晴簡短地介紹:“林暮秋,考古系學生,對古代符號有特殊研究。張主任是這個站點的負責人,在青海湖地區工作了十五年。”

林暮秋注意到蘇雨晴刻意淡化了他的能力,顯然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關注。

安頓好行裝後,團隊被召集到主樓的會議室。這裡已經聚集了來自不同國家的研究人員,氣氛表面友好,但暗流湧動。

張主任作為東道主,首先發言:“歡迎各位專家來到青海湖國際科研站。根據聯合協議,這次研究活動以學術交流為主,各方可共享基礎發現,但需尊重各國文化遺產主權。”

接著,每個小組的負責人簡要介紹了自己的團隊。輪到鷹盟代表時,一位身材高大、金髮碧眼的男子站起身來。

“亞歷克斯·懷特,阿爾戈斯計劃首席考古學家,”他用流利的國際語言說道,“我們團隊專注於古代文明間的跨文化聯絡,特別是能源技術的歷史發展。”

林暮秋注意到,懷特看起來不像典型的學者,更像一名經驗豐富的探險家。他的眼神銳利但坦誠,與石井隆一那種難以捉摸的氣質截然不同。

當介紹到林暮秋時,蘇雨晴簡單地稱他為“古代文字研究專家”。但林暮秋能感覺到,石井隆一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較長時間,似乎在回憶洛陽的那次相遇。

會議結束後,各小組開始準備第二天的實地調查。晚餐時,林暮秋發現自己被亞歷克斯·懷特邀請到一張桌子。

“林先生,久仰大名,”懷特用帶口音但流暢的炎夏語言說道,“我聽說你在古文字解讀方面很有天賦。”

林暮秋謹慎地回應:“只是有些研究心得。你們對青海湖區域有什麼特別發現嗎?”

懷特微笑著搖頭:“直接切入正題,我欣賞這一點。事實上,各小組都有自己的線索,但都不完整。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都在這裡。”他環顧四周,壓低聲音,“不過,我認為合作比競爭更有價值,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共同的。。。威脅時。”

“威脅?”林暮秋挑起眉毛。

“有些組織對古代技術的興趣不僅僅是學術性的,”懷特意味深長地說,“而且我相信,你我都知道這次探索的真正目標不是普通的考古發現。”

林暮秋保持表情平靜:“我只是跟隨我的導師進行正常研究。”

懷特輕笑一聲:“當然,當然。不過,如果你對龍泉有任何見解,我很樂意交流。”

就在這時,蘇雨晴適時地加入了談話:“懷特博士,明天的路線安排得如何了?”

兩人簡短地交換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資訊,然後蘇雨晴提議林暮秋應該早點休息,為明天的調查儲存體力。

回到房間後,蘇雨晴警告林暮秋:“小心懷特,他比表面看起來複雜得多。阿爾戈斯計劃一直與軍方有密切聯絡,儘管他們宣稱純粹是學術組織。”

“他似乎知道我們在尋找龍泉,”林暮秋擔憂地說。

“這不奇怪,”蘇雨晴回答,“各大組織都有自己的情報網路。重要的是不要透露你的能力和我們的具體線索。”

第二天,各小組按照預定計劃分頭調查湖區不同位置。林暮秋和蘇雨晴與天機局團隊前往湖的東北岸,那裡有一處古代祭祀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