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六十二章 民相食

從正月到三月初,山東各地始終未見降雪、降雨,各地乾旱加劇,田間土地龜裂,各處河道、溪水乾枯,村鎮井水絕跡,百姓苦不堪言。

一連幾個月不下雨雪,終於形成了一場前所未見的,席捲了整個山東的大旱災!

劉衍走在靈山衛古鎮巡檢司一帶的農田中,只見原本應該已經長出秧苗的耕地,此時卻一片黃褐色,乾粉的土壤隨風飛舞,根本看不到一點綠色。

走了一陣,劉衍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也感到了屬於這個時代的絕望,這場旱災遠比自己預想的要兇猛。哪怕劉衍已經提前部署,安置流民的錢糧都是按照最高限來囤積的,現在也還剩下許多,可以應急,各地的水利設施也大規模修建起來,可是沒有水,一切都是空談!

此時劉衍記起自己看過的,關於這場旱災的史料,山東數十個州縣都有“人相食”的記錄:“春不雨,六月隕霜,十月鬥米二千,井泉涸竭,芽花不開,果不實,牛羊不孕,雞鴨不卵,婦人不孕,冬,人相食。”

“春夏大旱,百日風霜,秋無禾,鬥米一兩二錢,民間食草子樹枝為生,有父子兄弟夫婦相食者,慘狀難悉,饑民為盜,蜂起焚掠,四境蕭然。”

而且讓劉衍更為揪心的是,歷史上這次特大旱災一直持續到明年,旱災加蟲災,整個山東的農田都無麥無秋,“樹皮皆盡發瘞而食”,饑民“劫四境,殺戮甚慘”。

在山東周邊,晉、陝、冀、豫同樣如此,嚴重的乾旱還伴隨著漫天的蝗蟲,以及嚴重的疫災,使災情更趨嚴重。

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獸皮蟲蠅皆食盡,人多飢死,餓殍載道,地大荒”。

甘肅大片旱區人相食。

陝西“絕糶米市,木皮石麵食盡,父子夫婦相剖啖,十亡八九”。

在去年,也就是崇禎十二年的時候,山東等地的糧價就已經到了每石米價銀一兩,從今年正月以後,一石米更是漲到銀三兩至五兩,加上沉重的賦役,民不聊生,迫使農民揭竿而起,起義不斷。

河北、山東大量災民棄耕逃亡,很多村莊變成無人村。自然災害導致了經濟的全面崩潰,並激化了社會動盪。而最終,這些逃亡的百姓不是被李自成裹挾為炮灰,就是死在了逃亡的路上,黃河以北的人口呈現出斷崖式的下降!

“大人!”

一聲呼喚,將劉衍的思緒拉了出來,只見是陳勳和管屯官張耒、經歷趙民、錢糧官嶽明、商事官宋功明幾人走了過來。

“大家都看看吧。”

劉衍指著四周的耕地,心情沉重的說道:“看來今年各地都要絕收了,值此大災之年,咱們要早做準備。”

眾人的臉色都非常難看,管屯官張耒更是痛心疾首,說道:“靈山衛和鰲山衛新建的水利設施已經基本完工,加上新開墾出來的二十多萬畝耕地,只要今年的雨水稍微好一些,那就是一個大大的豐收年!可是老天爺不開眼,竟然一滴雨都不下,這是要百姓們死絕啊!”

其餘眾人各自唏噓,劉衍則是目光堅定,說道:“老天爺瞎了眼,可還有咱們!只要我劉衍在,就不會坐視百姓易子而食!”

說完,劉衍直接招呼眾人在田間坐下,眾人圍坐在土地上,稍稍動作便是一陣煙塵,周圍的新軍將士找來傘蓋,為劉衍等人遮涼。

劉衍直接對嶽明和宋功明詢問起來:“現在你們給我一個準數,靈山衛和鰲山衛以及各處產業,還能拿出多少錢糧來?”

宋功明對著嶽明點了點頭,隨後嶽明拿出一份文冊,顯然二人已經提前做好了功課。

“幸好大人有先見之明,在去年的時候就命屬下和宋千戶多采購糧食,現在靈山衛和鰲山衛各處的府庫都是滿的,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三十八萬石糧食。”

“至於銀子,現在各處產業和府庫內,也能湊出二十五萬兩銀子。”

“二十五萬兩?”

劉衍微微皺眉,三十八萬石糧食就是四千五百六十萬斤糧食,以現在靈山衛、鰲山衛五萬八千九百七十五戶人口,每天最低平均配額一斤半糧食計算,最多能堅持四個多月的時間。哪怕各家各戶都有一些餘糧,最多也就是再多堅持幾個月,到了年末的時候,靈山衛和鰲山衛百分百會爆發饑荒!

所以從現在開始,劉衍就要開始不計成本的採購糧食,以現在的糧價來看,二十五萬兩銀子只夠買五萬石糧食,投放到靈山衛和鰲山衛各處,杯水車薪!

“我記得各處產業的情況都很好,怎麼只有這麼點銀子了?”

嶽明說道:“大人之前讓屬下等採購糧食,已經用去了一部分,花費了四十多萬兩銀子。另外屬下和宋千戶商議了一下,還要留下一部分銀子,作為新軍將士的軍餉,以及應急之用,所以現在能動的銀子,就只剩二十五萬兩了。”

“軍餉你們留下多少?”

“現在新軍各營每個月的軍餉在四萬兩左右,屬下留下了三個月的數額備用。另外應急的銀子,屬下也留了二十萬兩。”

劉衍思索了一下,說道:“只留一個月的數額,剩下的八萬兩也拿來買糧食。至於應急的銀子,也拿出十萬兩來買糧食。”

“是。”

即便如此,一共四十三萬兩銀子,看上去很多了,甚至足以衝抵朝廷給山東的練餉攤派,可是面對一天一個價的糧食,這些銀子也依舊不夠用。

劉衍說道:“先動起了,從這個月開始,各處產業的收益都要一份為三,養兵、應急、買糧食,具體的份額嶽千戶和宋千戶自行商議,每月向我彙報一次。”

“是。”

隨後劉衍對張耒說道:“現在乾旱加劇,但是咱們也不能等死,張千戶帶著人,在靈山衛和鰲山衛的所有農田中打井,同時勘察各處的河流情況,只要是還有水的,全部引流灌溉。”

“這需要銀子啊,需要鉅額的銀子!”

劉衍說道:“那些應急的銀子就是幹這個用的!現在是大災之年,花費的不過的材料銀子,人工沒有多少,先幹起來,決不能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