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零一章 新式學校

九月初,青州府城。

經過一番動盪之後,青州知府衙門和益都縣縣衙的情況也被劉衍所知曉,兩個衙門的官吏都空缺了不少,但是王從義卻沒有什麼好辦法,短時間內是無法補齊人手了。

“實力,歸根結底還是要拼人才啊!”

劉衍坐在書房內如此感嘆,所及便有了一個想法:建學校!

“我青萊鎮的文官、武將必須要經過統一的培養,必須要與朝廷的育人方式區別開來。我要建新式學校!”

劉衍打定主意,所及便開始了實施。

五天後,劉衍將一眾部下召集到總兵府議事,新軍各營都指揮使、指揮使,王炆鎮、田輝敘、張耒、嶽明、趙民、鮑學鎮、宋功明等一眾文官、武官齊聚一堂。

眼見眾人到齊,劉衍便對眾人說道:“此番動盪,足以可見地方吏治之敗壞,為了防止我青萊鎮的屬官、武將也如此這般,本鎮決定:在青萊鎮各府、縣建立新式書院!”

眾人聞言都是吃驚不小,畢竟興建官學、教化百姓之事,都是朝廷的責任,應由禮部負責,青萊鎮只是地方軍鎮,如果大力興建所謂的新式書院,難免會有越俎代庖之嫌,而且也會讓朝中上下側目的。

王炆鎮猶豫了一下,而後說道:“總鎮,有這個必要嗎?咱們是軍鎮,只管練兵、剿匪,為朝廷戍守一方,咱們總不能連教書育人的事情都替朝廷做了吧?”

劉衍當即反問道:“難道教書育人不是為了強軍嗎?”

“本鎮所說的書院,並不是現在那些只教授四書五經、聖賢文章的書院。本鎮準備設立的書院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軍事書院,專門教授行伍之事,本鎮決定建立兩所。一所設立在青州府城,名為青萊鎮演武堂,專門對咱們青萊鎮新軍的各級將官和有志將士進行培養;另一所設立在即墨營城,名為青萊鎮軍事書院,這所書院專門面對全天下的有志之士,教授排兵佈陣等學識,以及兵備打造、贊畫學問等等,凡是和軍伍有關是學識,這裡都會教授。”

“凡是從青萊鎮軍士書院順利畢業的學生,都要到青萊鎮新軍各營中歷練兩年,兩年期滿後,便可以進入青萊鎮演武堂進行進修,完成學業之後,便可以根據其具體的才幹,在咱們青萊鎮新軍各部出任相應的官職!”

聽到這裡,眾人都是非常贊同。

此時眾人心中還都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思想,劉衍的這個想法一旦實行起來,便可以讓青萊鎮獲得源源不斷的將才,雖然和那些名將無法相比,但是青萊鎮完全可以憑藉這兩所軍事書院,獲得大量的高質量基層將領!

此時在座的眾人都是聰明人,劉衍說完之後便都看到了這一點,於是便全都積極贊同。

“這兩所書院全都劃歸田指揮使管轄,學院所需的教官和先生,暫時由各部軍中的將領和得力士兵出任,待到幾年之後,便由兩所書院的優秀畢業生出任!”

指揮使田輝敘當即領命,臉上掛著笑意,好像是發了財一樣。

接著,劉衍又是說道:“此外,本鎮還準備在青州府、萊州府建立義務教育制度,在每個縣城建立一座小學,該縣的二十歲以下、十歲以上的識字男丁都可報名入學,學校除了教授眾人識字和為人道理之外,還會教授天文、地理、算學、歷史、當下時政等等,都是實幹之學,學制為三年!”

“在每個府城,都要建立兩所中學,所有在小學學滿三年、順利畢業的學生,都可以進入所在府城的中學;其中一所中學繼續教授天文、地理、算學、歷史、當下時政等實幹之學,不過相對小學所教都是深奧許多;另外一所中學,則是教授農學、商學、工學等學問。”

劉衍頓了頓,繼續說道:“這些從小學畢業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兩類中學進行深造。”

“最後,本鎮準備在青州府城建立兩所大學,也就是俗稱的書院,依舊是一所教授天文、地理、算學、歷史、當下時政等實幹之學,一所教授農學、商學、工學等學問,再加上青萊鎮軍事書院,到時候咱們濟南就有三所大學了!”

這時,王炆鎮說道:“只怕是科舉之途依舊是百姓的首選,到時候咱們花費巨大,建立了許多學校,但不會有人來學的!”

劉衍笑著說道:“不用擔心!咱們的這些學校不但入學不用繳納任何的費用,學校還包吃包住,不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只要順利畢業,便可以根據個人的能力和才幹,在咱們青州府城和青萊鎮的各處安排生計,就算是參加新軍,只要是有小學、中學或是大學的畢業證書,便可以優先錄取,到時候咱們的這些學校一定是趨之若鶩的!”

聽到這裡,趙民笑著說道:“總鎮說得沒錯,畢竟能夠走科舉之途的書生都是少數,大多數人家的孩子都是沒有這個途徑,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是上了幾年私塾,認識一些字,便在各處給人幫工,一年到頭都不會有什麼出息。所以,咱們的這些學校對普通人家的孩子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宋功明則是說道:“總鎮此舉真是意味深長啊!如此一來,用不了幾年,咱們青萊鎮所需要的所有人才,都可以自行培養,再也不必擔心人手不足了!”

眾人聞言都是對劉衍佩服之至,同時眾人心中也有些明悟,劉衍這是準備拋開朝廷,另行培養自己所需的人才了。按道理來說,這是非常犯忌諱的,凡是在場眾人都是劉衍的絕對心腹,眾人只關心劉衍的舉措能否推行下去,至於是否犯忌諱,眾人都是不在乎的。

劉衍笑了笑,對趙民說道:“趙同知要立即做一個義務教育的具體計劃,所需的人手和花費也要明晰,本鎮稽核之後,立即交由錢糧官嶽指揮使撥款,爭取在今年入冬之前開始鋪開建設!”

“得令!”

幾天之後,政務官趙民將做好的義務教育方案呈交給了劉衍,對於這份方案,劉衍還是非常滿意的。

趙民不愧是文吏出身,這份義務教育方案結合了此時大明各地私塾教育的現狀,可以說是一份詳細的大明版九年義務教育。

當然,要實現這份九年義務教育計劃在青州府、萊州府之地,共需建設小學二十六所,中學四所,大學三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