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四十三章 鰲山衛

鰲山衛東瀕黃海,北臨王村半島,西接膠濰平原,南依嶗山。整個鰲山衛三面環山,西北有天柱山、四舍山,西南有鶴、馬二山,東南有鳳凰山、高山、鷹嘴山,地形十分顯要,在一處海防要地。

劉衍、苗紹率領一旗親衛趕到鰲山衛城,此時已經是八月初,天氣依然十分炎熱,眾人大汗淋漓,策馬在官道上行進著,很開便來到衛城之外。

新任鰲山衛操守官沈拓帶著千總郭榮、千總滕江河、千戶糾察官於遷在北門外等候多時,見到劉衍等人到達,紛紛上前行禮。

劉衍大笑著翻身下馬,看著沈拓等人說道:“你們先到鰲山衛,算是給我打前站了,今日我可要檢查你們辦的差事,這個前站是不是鋪平了。”

沈拓笑著說道:“大人放心,鰲山衛的情況雖然不太好,但是阻力並不算大,具體的情況,到了署衙內,屬下再一一併報。”

“好。”

隨後苗紹與沈拓等人也熱情招呼,劉衍則是注視著鰲山衛城,自己還是頭一次到這邊來,自然要好好審視一番。

鰲山衛下轄浮山千戶所、雄崖千戶所兩個千戶所,下轄百戶所五個,火路墩、屯堡二十多個。

洪武五年,右丞相魏國公徐達派遣指揮僉事來此建造土城,以防倭寇。鰲山衛在歷史上曾與天津衛、威海衛齊名,只是後來天津衛和威海衛逐漸發展成為大城,而鰲山衛則逐漸沒落。

鰲山衛在建成之後,城周為三里,城牆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二尺五,東西南北四面各有城門,護城河深為二丈五尺,寬二丈。

隨後永樂二年指揮僉事郭崇又大興土木,將鰲山衛的城池周長擴建為五里,外包以青磚,四門加設城門樓,增鋪所十餘所。

弘治元年,分巡副使令檄指揮使再次重修鰲山衛城,四方設門,四門加樓。

歷經三次大規模營建,鰲山衛城城池整齊,規模宏大。整座城池呈正方形,城牆兩面轉砌,中間以黃土夯實。城開四門,門洞上方皆有門樓。

城中的十字大街貫穿衛城東西南北,街面寬敞,形若棋盤,佈局對稱,以後隨著人口不斷增多,在城外又有了東街、西街、北街居住區。城中分東、西、南、北四街,建有衛署、學宮、經歷司、倉廒等。

城東有演武場,建有將臺、廳堂。城外還有社稷壇、風壇、雲壇、雷壇、雨壇、先農壇、城隍廟、關帝廟、玄武廟、三官廟、三司廟、馬神廟、觀音閣、福壽寺、朝陽寺等宗教教建築;有文林坊、柱史坊等坊表建築;有通濟橋、長平橋、迎鶴橋、小石橋等橋樑建築。

劉衍在苗紹、沈拓等人的簇擁下,從北門入城,經北大街直奔衛署。

鰲山衛的衛署便是操守官府邸,依舊是前院處理公事,後院供操守官居住。

劉衍等人進入衛署,劉衍笑著對沈拓說道:“你現在也是一方將官了,什麼時候成個家,咱們這一幫老弟兄裡,就只有陳勳有家室,你們都是光棍一條,動作可要快些了。”

沈拓頓時老臉一紅,笑呵呵的說道:“大人說笑了,屬下還是先公事後私事,成家的事情,以後再說也不遲。”

劉衍搖頭嘆息,自己手下這幫部下,都沒有成家,這可不是小事,自己以後是不是要搞個聯誼會,給他們牽牽紅線?

前院正堂上,劉衍招呼眾人坐下,然後便直奔主題,讓沈拓回報這段時間的情況。

沈拓命人將鰲山衛的一應文卷都搬來,然後一一說道:“大人,鰲山衛多山少田,下轄浮山千戶所、雄崖千戶所兩個千戶所,可是這兩個千戶所的軍屯耕地卻很少,只有十一萬畝左右,遠不及靈山衛的耕種面積。所以,鰲山衛每年收上來的田稅軍糧也很少,幾乎年年都要向上官申請調撥。”

“即便是這樣,經過屬下這段時間的走訪,鰲山衛各處的軍屯也大多被各級軍官、各地士紳侵佔,被侵佔的耕地佔了總面積的七成!”

“此外各處墩軍普遍缺額,各級將官吃空餉、喝兵血,導致各地墩軍普遍逃亡,各處軍力嚴重不足。”

“鰲山衛城內,武庫和府庫都是空的,各級官吏已經兩年沒有發俸祿了……,城中匠戶逃亡嚴重,如今只有十三戶匠戶,城中設有兵仗局一處,但是已經基本上癱瘓了,沒有任何產出。”

聽著沈拓的稟報,劉衍眉頭緊鎖,自己知道鰲山衛的情況肯定很嚴重,卻沒想到嚴重到這樣的地步,幾乎已經到了必須要推倒重來的地步了。

“浮山千戶所、雄崖千戶所兩個千戶所的情況也是如此嗎?”

沈拓說道:“都是一樣的,屬下也去了兩處千戶所城巡視,軍屯、墩軍等各項情況,都與衛城這邊差不多。可以說,鰲山衛已經算是廢了。”

一旁,苗紹詫異的問道:“既然如此,那剛才你還跟大人講,鰲山衛的阻力不大?”

劉衍也是疑惑的看向沈拓,只見沈拓拿出了一份名單,交給劉衍後,說道:“的確是阻力不大。大人,屬下走訪各處之後,便想先一步清查鰲山衛各處的軍屯土地,原本想著會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可是讓屬下吃驚的是,各地士紳、各處的總旗、小旗、百戶聞訊,紛紛趕來向屬下表忠心。”

沈拓指著名單說道:“這份名單基本上包含了鰲山衛所有計程車紳和將官,他們所有人都願意退還侵佔的土地,在一個月之內將軍屯耕地全部還給鰲山衛。當然,他們也是有條件的,需要鰲山衛衛署以豐年地價的八成進行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