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零三章 不平與爭吵(一)

崇禎十五年,後世西曆1642年,正月十五日。

就在上元佳節的這一天清晨,洪承疇率各鎮將士抵達京師德勝門外,劉衍提前得到訊息,也率部從東直門外向北移營,與洪承疇率領各鎮匯合。

二十多萬明軍彙集城外,一時間京師震動,萬民歡騰。

上元節自漢代就有,到大唐達到盛況。

“丙寅夜,帝與皇后微行觀燈”。在唐代的上元夜,會有宮女數千人觀燈,從正月十四至十六日的三夜均放燈。到了宋代,上元節不僅燈火輝煌,且有歌舞百戲填充街巷,“樂聲嘈雜十餘里”。上元節吃應節食品“元宵”(當時稱圓子的習俗也早已出現。

大明仍沿舊習,宮中上元節前後放假三天,並賜文武群臣及耆老酒宴,午門置鰲山燈,聽人縱觀,表示與民同樂。

大臣們可奉父母來觀燈,皇帝並予賞賚。永樂年間一次燈山起火,有不及躲避而死者,帝甚惋惜,以後未再舉行,但放假、賜宴如故。

《明宮史》載,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內臣宮眷,皆穿燈景補子、服蟒衣。燈市十六日更盛,天下繁華鹹萃於此,勳戚內眷登樓玩看,了不畏人。

到了眼下明末時期,也有明人記載,自明初始,“上元十夜燈”,正月初八始至十七日罷。

北京的燈市在東安門外以北(後世燈市口一帶。做燈者,皆各持所有,到燈市出售。“燈之名不一,價有值千

金者。”是時四方商賈雲集,珠石奇巧,羅綺綢緞,古今異物畢至。更有技藝百戲,於市上演出,觀者男婦交錯,挨肩擦背,熱鬧非凡。

鄉村人則扎秫秸作棚,周懸雜燈,門逕曲折,長三四里,入遊者一時迷不能出,謂之“黃河九曲燈”。

夜間並放煙花炮竹,有響炮、起火、三級浪、地老鼠、花盆、花筒等多達數百種。有的煙火則架高一丈,盒分五層,各處燃放,通宵不盡。

此外尚有走橋、摸釘以祛百病等習俗。正陽、宣武、崇文各門皆不閉,任民往來,校尉巡守,通宵達旦,其盛況亦不亞於唐宋。

可是到了今年的上元佳節,北京城內的百姓蜂擁來到德勝門一帶,爭相目睹血戰錦州各鎮將士的風采,以至於城中花燈幾乎沒有多少百姓圍觀,城中也幾乎聽不到煙花爆竹的聲響。

在洪承疇的中軍大帳內,洪承疇擺下了酒宴,劉衍帶著許銘、苗紹、王越、汪博、張義、沈拓、荀景雲等人參加,陳勳也趕來赴宴。

其餘眾人,楊國柱、王樸、曹變蛟、王廷臣等人紛紛坐在劉衍身旁,與劉衍熱烈談笑著,好不熱鬧。

吳三桂、劉肇基、李輔明、左光先幾人坐在對面,也不斷的舉杯向劉衍敬酒,劉衍全都來者不拒。

至於馬科與唐通,此時也是笑呵呵的,大戰打贏了,眾人都會有封賞,此時二人也不再與劉衍為難,也主動向劉衍敬了兩杯

酒,劉衍不計前嫌,與二人邀碰飲下。

洪承疇坐在上首,馬紹愉、張若麒兩個監軍一左一右坐在兩邊,三人沒有眾將那麼豪放,但是也喝的很熱鬧,不時說著大戰中的種種艱辛,隨後又是大笑起來,顯得非常暢快。

酒宴中,王樸與楊國柱等人向劉衍講述了錦州後續戰事的細節。

劉衍聽到各鎮將士依託地利,與二十多萬清軍打得有來有回,甚至楊國柱、曹變蛟等人親率家丁鐵騎,衝擊清軍大戰,幾乎是九死一生。

就連王樸這個歷史上有名的逃跑將軍,竟然也在乳峰山以北,女兒河以東,率部與一萬多蒙古鐵騎血戰了一場,雖然傷亡比清軍還要多一些,卻也擊退了敵軍,斬首一千多級,讓劉衍不禁刮目相看。

甚至馬科與唐通在後續戰事中,也能夠做到中規中矩,率部各自斬首數百,有了新軍前營守衛糧道,為大軍託底,這些明軍將士就好像有了依靠一般,竟然全都奇蹟般的超常發揮,讓劉衍也不禁感嘆時勢造英雄,也能改造狗熊!

隨後王樸笑著說道:“對了定虜伯先一步率部抵達京師,難不成是又準備馳援錦州的?”

“正是,本鎮接到本兵調令,正準備再次馳援錦州城,卻沒想到,在洪督的率領下,諸位將軍大發神威,將奴賊大軍擊退了!”

眾人臉上都透著歡喜,能得到劉衍的稱讚,眾人都覺得臉上有光。

楊國柱問道:“

定虜伯,開封之圍解了?李自成的數十萬大軍呢?如今是誰領兵抗擊?”

洪承疇率領各鎮抵達京師之後,只有兵部和禮部各派一名侍郎前來犒軍,並且那名兵部侍郎向洪承疇等人傳達了陳新甲的命令:各鎮將士不得隨意出營活動,暫時在各自營壘中待命。

所以不管是洪承疇,還是各鎮總兵官,暫時都還不知道開封大捷的事情。

劉衍面對楊國柱的一連三問,見到洪承疇、吳三桂、馬科等眾人也紛紛投來詢問的目光,於是笑著說道:“呵呵,楊總放心,本鎮率部千里馳援開封,在開封城下與李自成率領的數十萬大軍血戰兩場,兩戰兩捷,斬首二十餘萬,陣斬了火器營左果毅將軍孫可望、左營副制將軍劉希堯、右營左果毅將軍白鳴鶴、右果毅將軍賀蘭、路應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