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府,七里莊。
劉衍在靈山衛督促造船廠事宜的同時,幕府農部與兵部聯合下發公文,將在山東各地建立農社,訊息也隨著幕府快馬傳到了七里莊內。
此時幕府對於各地駐防軍的整編已經完畢,六個營的駐防軍分佈在各地,再加上新軍各營,劉衍手中的兵力已經達到十五萬左右,而且全部都是精銳戰兵。
劉衍在出發巡視地方之前,便下令將新軍各營、駐防軍各營將士的軍戶身份全部轉為軍籍,就如同是後世軍人一般,單獨成冊。
凡是參軍的男丁之家轉為軍籍,享受稅收五折的優惠,其家眷可以加入各地的農社,由當地的甲長里正組織人手,幫助軍屬家眷耕種,並且優先提供耕牛、種子、農具等。
同時,加入軍籍的兵將家眷還有其他各種優惠待遇,這些都是普通百姓無法享受的。
劉衍希望用這種辦法來提高新軍將士的地位,恢復民間崇尚武力的風氣。
當然,劉衍麾下的兵馬全部都是脫產的職業軍人,現在是沒有服役時間限制的,等到將來平定天下之後,劉衍還會規定軍人具體的服役年限,一旦退役便可以恢復民籍,而軍籍享受的優惠待遇也將失效。
此時在七里莊內,農部部長張耒與顧問杜鋒依舊帶人忙碌著,現在番薯的種植面積已經從不到一畝地,增加到十八畝左右。
因為眾人都是第一次試驗種植番薯,所以難免有些
不足之處,種出來的番薯和秧苗有一些不合格的,所以第二次種植的時候,面積比之前預估的要小一些。
“部長,你看那邊。”
杜鋒好奇的指著不遠處的一塊農田,張耒也看過去,只見二十多個七里莊的農夫聚在一起,里正在那邊宣讀著什麼。
“部長,咱們不去聽聽?”
張耒笑著說道:“聽什麼?定然是在宣讀農社的事情,公開下發的公文,還是我與荀副部長一塊起草的呢。”
“農社?”
看著杜鋒一臉茫然的樣子,張耒說道:“我說你平日裡也不要只顧著埋頭種地,有時間也學習學習。督臣不是說過了嗎,幕府的官吏,必須要識文斷字,至少也要達到秀才的水平,像是什麼時政、史料、公文、天文地理等,都要知道一些,否則在幕府中是沒有前途的。”
杜鋒咧嘴說道:“還是算了吧,前幾天我也去村子裡正那聽過兩次夜課,可是識字太難了,比我種了一天地都難!”
“那你就甘心一輩子當個顧問?”
杜鋒笑著說道:“那有什麼不好,同樣是種地,我還有農部的俸祿拿,又有個官身,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張耒頓時啞然。
旁邊,七里莊的里正也是新軍退下來的一名傷殘旗長,此時正興奮的大聲說道:“都聽清楚、聽明白沒有?村子裡,凡是家中有子弟在新軍各營、駐防軍各營服役的,都可以享受這些優待,從今日起三天
內,到我這裡登記。等報上去之後,與幕府兵部的花名冊核對無誤了,便會給你們各家發放一塊牌匾:光榮之家。靠著這塊牌匾,你們便可以享受優待了。”
一個老頭頓時說道:“村子裡也就三兩戶是,那個叫什麼軍屬的,其餘各家都不是,那優待我們沒有?”
里正說道:“對,只有軍屬有優待,其他人沒有。不過大家也不用洩氣,我看這個世道還會亂下去,督臣肯定還會源源不斷的徵召兵馬,到時候誰家有年齡合適的男丁,都可以去報名參軍,為國效力,為督臣效力,順便也為自己爭取優待和軍餉!”
眾人紛紛圍著里正問東問西,有人詢問督臣何時再徵兵,有人詢問要是陣亡、傷殘了怎麼辦,能拿到撫卹嗎,還有人詢問,要是發下來的軍餉和優待被人剋扣了怎麼辦。
里正大聲說道:“什麼時候再徵兵,大家聽我通知就好,到時候幕府兵部會下發公文的。”
“撫卹怕拿不到?你看看我,我這半個手掌丟在遼東錦州了,回來不但拿到了朝廷的撫卹,督臣還單給了一筆撫卹,另外還讓我當了里正,有個養家餬口的差事。我就是人證,你還擔心什麼?”
“什麼?擔心參軍後軍餉和優待被剋扣?在山東誰敢剋扣軍餉?督臣沒說話,各營的鎮撫官就先砍了他的腦袋!”
眾人聽著里正的話,心中都對參軍充滿了嚮往,圍在里正身邊
議論紛紛。
這時有兩戶村民擠了過來,都是年過五十的老夫婦,見到里正後,便紛紛詢問:“大人,是說我們家中有好處拿,對嗎?”
里正笑著說道:“不是拿好處,是享受優待。你們家中有誰在軍中,報上軍中番號及姓名,我報上去核實一下,就把優待落實到你們兩家。”
“我小兒子在駐防軍第二營,左部中總,是一個小隊長,叫王聰。”
“我家中獨子在新軍前營中部中總,普通大頭兵一個……”
里正一一記下,說道:“幾位先回去等訊息吧,我今日就派人送到青州府城,等青州府一併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