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吏部衙署。
劉衍選擇在吏部的衙門裡召集六部官吏,已經南京城中的一眾勳貴。
在吏部大堂內,數十人坐得滿滿當當的,劉衍坐在上首,鮑羌、韓秦、秦成虎三人各領二十名國防軍將士在四周把守,讓眾人坐在大堂中也是膽戰心驚。
劉衍見眾人都已經到齊,便說道:“既然諸位都從百忙之中抽時間過來,那本公就逐一的問一問,各部落實新政、軍改到什麼程度了!”
劉衍率先看向兵部尚書史可法,問道:“史大人,南直隸以及江南各地的軍改之策,落實的如何了?”
史可法微微一震,隨後起身抱拳說道:“啟稟閣老,下官以為軍改之策太過嚴苛,如果軍改之策嚴格落實下去的話,南直隸和江南各省就要有數十萬將士被裁撤,到時候各地動盪,將一發不可收拾……”
劉衍看著這位在歷史上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心中也是糾結不已。誠然,史可法在氣節上是無可挑剔的,在民族大義上也是可圈可點,只是具體的施政能力卻差了一些。
於是劉衍說道:“史大人,如果本公徵調南直隸和江南各省的兵丁,北出山海關收復遼東,可行嗎?”
史可法頓時語塞。
“如果當初本公調集南直隸和江南各省兵丁守衛北直隸,抵擋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可行嗎?”
史可法無言以對。
劉衍說道:“這自然是不行的,本公知道,史大人也知
道。試問,這樣戰不能戰的兵馬,留之何用!”
史可法急忙說道:“可是如果南方各省的數十萬大軍,因為軍改之策鬧僵起來,如何是好?”
劉衍針鋒相對,大聲說道:“如果朝廷只是因為害怕有人鬧事,就停止推行軍改之策,那朝廷和陛下的權威何在!”
“本公之所以派國防軍護衛巡視組南下,就是為那些跳樑小醜預備的,難道史大人以為,數萬國防軍將士無法穩定地方?”
史可法聞言駭然,眾人也是紛紛側目,想不到劉衍竟然下了這麼大的決心。
隨即劉衍說道:“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落實軍改之策不力,著革除兵部尚書職,調任山東濟南府任知府,以觀後效!”
此話一出,眾人譁然,史可法漲紅了臉,想要說什麼,卻見鮑羌走到跟前,恭敬的說道:“請史大人回去準備行囊,自有車馬送大人前往濟南府。”
“現在就走?”
“現在就走!”
史可法怒氣衝衝的拂袖而去,而眾人再也坐不住了,紛紛站出來抗議。
劉衍則直接大聲說道:“本公議事,誰敢喧譁!”
眾人的抗議聲稍歇,隨後劉衍對副總兵鮑羌說道:“再有人擾亂堂議秩序,立即拿下關入大牢!”
“是!”
眾人見狀,只好全都臉色鐵青的坐回原處。
然後便是兵部右侍郎呂大器,此人還算有些軍事能力,呂大器曾在清軍南下之後,率兵馬接連收復復袁州、萍鄉、
萬載、吉安、廬陵、吉水、永新、太和、安福等處。
歷史上的呂大器是崇禎元年進士,授行人,擢吏部主事,歷四司。崇禎十四年以平亂功,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崇禎十五年擢兵部右侍郎,見天下多故,辭官歸隱。崇禎十六年,任保定、山東、河南總督,不久改任江西、湖廣、應天、安慶總督,駐九江,與左良玉合兵抗張獻忠。旋改南京兵部右侍郎。
崇禎十七年,京師報陷,福王立於南京,遷呂大器為吏部左侍郎。因上疏彈劾奸臣馬士英、阮大鋮,被奪職削籍。隆武元年,明宗室唐王在福州即位,召呂大器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隆武二年,奔廣東,擁永明王監國,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久之,進少傅,盡督西南諸軍,其他諸將,皆受其約束。
此時史可法已經離開,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呂大器的身上,只見劉衍說道:“南京兵部右侍郎呂大器因推行落實軍改政策不力,著免去其兵部右侍郎之職,立即前往青州府皇明軍事學院學習。”
呂大器聞言先是一驚,然後心中又是一陣喜悅,這就說明劉衍還是準備用自己的,現在丟了兵部右侍郎的官職,將來未必沒有一個好的出路。
於是呂大器此時也不管別人是什麼眼光,直接對著劉衍拱手行禮,隨後轉身離去。
接著,劉衍看向戶部尚書高弘圖。
高弘圖是萬曆三十八年進
士,官御史。天啟初,巡按陝西,因得罪魏忠賢,罷歸。到了崇禎年間,高弘圖歷遷工部右侍郎,但是恥與中官張彝憲共坐,又削籍而歸。崇禎十六年,高弘圖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後遷戶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