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末。
寒冬再次籠罩大地,但是此時的大明已經煥發了新生,隨著新政的全面落實,大明各地的百姓,絕大部分都能夠保證溫飽,往年冬日裡無邊無際的流民浪潮,已經在大明的疆域中銷聲匿跡了。
而軍改的全面落實,也讓大明擁有了百餘萬精銳的駐防軍,同時國防部也在一個月之前下達了“全面剿匪令”,各地的駐防軍開始對轄區內的匪患進行圍剿。
按照國防部的預計,在崇禎十九年入春前後,大明各地將基本杜絕匪患。
這樣的清平局面,可以說直追當年的貞觀之治,在歷史上都是極為少見的。而且劉衍為了減輕各地駐防軍同時調動的軍費開支,下令各地剿匪的所有繳獲收益,全部衝抵軍費的消耗,剩餘的用作有功將士的獎賞,不足的再由國防部撥款支援。
如今新政、軍改之策終於初見成效,大明猶如一個病危的壯漢,幾經周旋終於將邁入鬼門關的一隻腳,費力的又縮了回來,並且開始煥發出新的生機,正在緩慢的重新站了起來。
內閣官署內,一場內閣會議正在召開。
“閣老,如今清兵不斷在邊境上騷擾,邊民深受其苦,朝廷到底何時出兵收復遼東?”
面對國防部尚書田輝敘的詢問,劉衍說道:“本公說過了,開春之後,三路大軍便同時出擊,掃蕩遼東!”
“那各路大軍的主將如何安排?”
三路大軍之中,每一路都有多名總兵官,統帥之人的確難以決斷。
劉衍當即說道:“東路軍的主帥,便是本公,本公將率領東路主力大軍出山海關,直面滿清韃子的主力大軍!!”
“海路軍的主帥……”
劉衍看向了海軍部尚書鄭芝龍,說道:“就由鄭尚書擔任吧,不知鄭尚書意下如何?”
海路軍的兵力基本上都是原鄭軍整編而來的,其部將領也基本都是鄭軍的將領,由鄭芝龍來統帥最為合適。
而且鄭芝龍本人也是知兵的,一路起家打過不少大戰,還率軍與荷蘭人進行過會戰,無一敗績,也是一員合格的統帥。
鄭芝龍當然沒有意見,這可是青史留名的大好機會,當即說道:“閣老放心,下官一定不負朝廷期望,此戰一定打出我海路軍的威風來!”
“好!”
劉衍說道:“至於西路軍的統帥……,這一路的統帥人選的確難以決斷。”
西路軍的兵力包括國防軍第十一軍到第十四軍,四名總兵官韓秦、魏漢、尚自立、田鎮北的資歷都相差無幾,難以從其中選拔一人為主帥。
這段時間,劉衍也的確為這件事情而發愁,隨即便想到是否從其餘地方抽調人選為帥?
眾人看到劉衍沉思著,也都默不作聲,等待劉衍發話。
“秦良玉有這個資歷,但畢竟我女人,而且年事已高,眼下已經病倒臥床,此事不可。”
“李定國有這個能力,要知道在歷史上,李定國可是統帥過數十萬大軍,打得滿清兩厥名王、天下震動的名將統帥。可是如今李定國的官職也不過是駐防軍的總兵官,按照國防部的編制,駐防軍的總兵官比國防軍總兵官還要低半級,用李定國為西路軍統帥,恐怕韓秦、魏漢、尚自立、田鎮北他們不會服氣。”
隨即劉衍便想到了一個人:顏繼祖。
顏繼祖身為山東巡撫,在官職上是合適的,資歷也足夠,只是能力遠不如李定國和秦良玉了。
不過以西路軍的強悍戰力,只要穩紮穩打,就不會有什麼問題,所以劉衍說道:“命山東巡撫顏繼祖率撫標營趕赴宣府龍門衛,出任西路軍統帥。”
眾人聞言先是很詫異,隨即便明白了劉衍的難處,國防部尚書田輝敘說道:“閣老,以能力來說,在皇明軍事學院以第一名成績畢業的湖廣總兵官李定國更合適,朝廷可先給其提升官職,然後命李定國出任西路軍統帥。”
田輝敘的這個建議讓劉衍猶豫了起來,隨後說道:“如何提升??”
“如今湖廣沒有巡撫人選,可命李定國先代理湖廣巡撫,然後再調其出任西路軍統帥。”
劉衍點頭說道:“好,就這麼辦吧。另外李定國出任西路軍統帥之後,湖廣總兵官由寶辰營參將高傑出任代理湖廣總兵官。”
“是。”
隨後劉衍繼續說道:“另外,命山東巡撫顏繼祖率領撫標營、兗青營參將錢茂禮、濟東營參將毛不語部進駐京城駐防。”
眾人聞言都是一愣,雖然如今隨著新政和軍改之策的完全落實,朝中的東林黨和反對勢力基本上被清除乾淨了,可是劉衍依然非常謹慎,自己率領所有國防軍將士出征遼東,萬一後方出現什麼么蛾子,那是會要命的,很值自己這些年的所有努力都會付之東流。
所以以親信兵力駐守京城,是必須的。
國防部尚書田輝敘說道:“下官領命,這就草擬調兵命令。”
“好。”
三路大軍的主將人選定下來之後,劉衍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是落地了。
接著,財政部尚書嶽明向劉衍稟報財政收入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