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十月初四,寒風起。
葉爾羌汗國的阿圖什、于闐、薩里庫爾、阿速城四個總督率軍三萬餘抵達了扯力昌河北岸,並且開始率軍渡河。
西域的氣候比關內更加寒冷,此時雖然剛剛是十月初,可是扯力昌河一帶的氣溫卻已經變得很冷,河水雖然尚未結冰,但是已經可以稱得上的冰冷刺骨了。
這三萬多兵馬都是阿圖什、于闐、薩里庫爾、阿速城四個總督自行徵召的,雖然不是隸屬於大汗阿卜杜拉,可也是各自手中的精銳,在寒冷的天氣裡涉水渡河,對於這些兵馬來說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扯力昌河的河水並不是很深,可是河面卻很寬闊,三萬多兵馬同時渡河,也花去了一個多時辰的時間。
阿圖什、于闐、薩里庫爾、阿速城四個總督也隨著大軍一同過河,到了扯力昌河的南岸,四人商議了一下,便決定不再向前推進了。
“全軍立即就地紮營,準備過夜!”
于闐總督當即下令,各部兵馬頓時歡呼起來,開始背靠河水安營紮寨。
阿圖什總督不滿的說道:“大汗的心思誰都知道,就是想讓咱們衝在前面,以便讓咱們與明軍兩敗俱傷,大汗來坐收漁翁之利。大汗這樣做,真主是會動怒的!”
薩里庫爾總督也隨著說道:“是啊,平白丟了吐魯番和韃靼土默特部兩支大軍,這樣的大汗真的能發揚真主的榮光嗎?”
阿速城總督雖然沒有說話,可是神色也是一樣的不滿,只是站在那裡皺眉不語。
于闐總督說道:“寒風起來了,天氣也要變了,先讓將士們紮營,咱們到中軍營帳內詳談!”
半個多時辰之後,一座營壘拔地而起,阿圖什、于闐、薩里庫爾、阿速城四個總督聚在中軍大帳內,開始商議下一步的動向。
“現在扯力昌總督在正面獨自迎戰數十萬明軍精銳,這分明是大汗推著他去送死!”
于闐總督憤怒的說道:“今日是扯力昌總督,明日就是咱們了,諸位說說,咱們怎麼辦!”
其餘三人互相看了看,隨後異口同聲的說道:“我們聽你的!”
“好!”
于闐總督舉起右手,說道:“那咱們就向真主起誓:共同進退、中立自保!”
其餘三人當即舉起各自的右手,紛紛沉聲說道:“共同進退、中立自保!”
四人發完誓後,阿速城總督便問道:“具體來說,咱們應該怎麼辦?”
“很簡單!”
于闐總督說道:“大汗所想,用漢人的話來說,就是借刀殺人。借明軍之手除掉咱們,同時也是借咱們之手消耗明軍實力。既然如此,那咱們為何還要再去攻佔羅卜城?以明軍的軍力,肯定會在羅卜城部署重兵防禦,以咱們的兵力去攻城,還能有幾個人活著回去!”
薩里庫爾總督問道:“那咱們率軍去哪?”
阿圖什總督說道:“我看咱們不如各自率軍回去,坐看大汗與明軍死戰到底!”
于闐總督急忙勸住眾人,說道:“不可!現在不管是明軍還是大汗,實力都比咱們強大。在這種局面下,咱們幾個決不能分兵了。我看咱們就駐紮在這裡,依靠扯力昌河靜待時機。”
“如果明軍只顧長驅直入,真的被大汗切斷了糧道而導致戰敗,那咱們就立即率軍攻佔羅卜城,甚至是去收復吐魯番,以阻斷明軍撤退的通道。”
“如果明軍擊敗了大汗,那咱們就立即率軍投靠明軍,向大明討要一個封賞,以便繼續在各地維持咱們的權勢!”
其餘三人聞言紛紛贊同,如此一個進退皆可的辦法,已經是幾人能想到的最好對策了。
當日,阿圖什、于闐、薩里庫爾、阿速城四個總督率部駐紮在河邊之後,便派出斥候出擊,到羅卜城和扯力昌城等地探查情況,打探明軍的動向。
與此同時,在於闐城中,阿卜杜拉率領的二十多萬大軍依然按兵不動,並沒有出兵支援扯力昌城的任何跡象。
火者·他只丁和侍衛長肯塔也明白大汗阿卜杜拉的心思,就是想借明軍之手鏟除汗國內部的隱患,從而徹底掌控葉爾羌汗國的軍政大權,隨後再直接向大明帝國俯首稱臣。
以大明帝國對邊疆的治理手段來說,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西域建立那個什麼都護府,而作為葉爾羌大汗的阿卜杜拉自然是都護的最佳人選。
到時候葉爾羌汗國也不過是換一個名號而已,一切還是照舊,只要向大明帝國上貢就好。
只是這樣看似天衣無縫的計劃,卻有著很多的漏洞。
先不說大明會不會接受投降,一旦投降之後,汗國的一切就都要聽從大明的安排,到時候大汗阿卜杜拉會不會被軟禁,二十多萬大軍會不會被遣散、整編,各地會不會被大明安插官吏和軍隊,這個都護的人選會不會落在大汗阿卜杜拉的頭上,這些都是未知數,到時候具體如何,估計只有真主能夠知曉!
這些擔心火者·他只丁和侍衛長肯塔在這兩天也多次提起,但是大汗阿卜杜拉都是嗤之以鼻,認為自己對於漢人性格的拿捏,以及對大明帝國的瞭解已經非常到位了,這一次自己的計劃肯定能夠成功。
“你們就等著看吧,扯力昌城被明軍攻陷也就是這段時間的事情了,而其餘幾個總督很快就會被明軍殲滅,到時候本汗就派出使者前往明軍大營,與明軍商議停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