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力昌城。
扯力昌這個名字一開始劉衍很是陌生,在即將率軍西進的時候,才從軍情部提供的西域情報中得知,原來扯力昌城就是漢唐時期的且末城,扯力昌河就是原來的且末河。
西漢建元三年(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第一次將關於且末的情況帶回內地。從此,且末與內地的聯絡不斷加強。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87年,關內稱這裡為"者裡輝"。元朝還從內地遷徙一千餘人與元軍新附軍雜居,在且末一帶屯田戍邊。
到了大明立國之後,便普遍稱這裡為"扯力昌"。
此時劉衍站在城牆上,明軍各部將士在扯力昌休整一天,以等待下一批的錢糧補給,並且在城中補充水源。隨後大軍就要繼續向西進發,橫跨千里之遙,直接向西面的于闐城進發。
“閣老!”
都督汪博走來,行禮之後說道:“閣老,錢糧已經運進城中,今日入夜前就能全部派發下去。”
“好。”
“只是大軍西進之後,這裡由哪一部將士駐守?”
扯力昌城是一處重要的據點,是這個時候羅卜城與于闐城之間,幾乎是唯一的一處大城了,所以明軍必須要留下兵馬駐守。
劉衍說道:“就留下西北駐防軍第五營的將士吧。”
“好,屬下這就轉告西北都督。”
劉衍點了點頭,指著西面的蒼茫景色說道:“西域遼闊,我華夏先祖曾在這裡縱橫睥睨,如今輪到咱們上場了,此戰不管征戰多久、代價多大,也要滅亡葉爾羌汗國,將華夏故土徹底拿回來!”
就在昨天晚上,劉衍接到了內閣快馬送來的公文。
如今已經是十月,西域各地的氣溫已經開始大幅下降,朝廷國防部、裝備部、民政部、財政部合力從各地調集大量的棉衣和禦寒物資,正在由數十萬民夫加緊轉運到前線,同時還要供應給西征北線的許銘部,以及西南戰場上的大軍。
可以說現在朝廷已經竭盡全力,幾乎將所有能夠調動的錢糧和物資都派上了用場,而且還停下了不少不算太急的開支。
即便是這樣,財政部尚書嶽明和商務部尚書宋功明依然是焦頭爛額,每月都像是著了魔一般,從各處輾轉騰挪錢糧。
所以,參謀部尚書陳新甲組織內閣眾人聯名給劉衍發來公文,詢問西域戰事是否可以暫時停戰。反正現在明軍已經收復了哈密衛和西海等大片疆域,明軍完全可以固守現有疆界,先與葉爾羌汗國停戰,等到朝廷積蓄了足夠的錢糧之後,再繼續征戰西域。
正是因為有這封公文,劉衍才有這樣一番感慨。
汪博說道:“閣老,朝廷諸位尚書也有各自的難處,而且諸位尚書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劉衍說道:“本公自然知道徐徐圖之也是可行的,但是這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你看如今的西域,哪裡還能看到漢唐時期的漢家風采?如今的西域已經完全胡化,胡人、胡教、胡語、胡俗,要是朝廷收復西域的程序再拖延下去,本公擔心西域就要永遠隔離於華夏之外了!”
汪博聞言心中震動,說道:“閣老所言極是,在皇明軍事學院進修的時候,屬下曾讀過史書,在漢唐時期,西域各處遍地都是佛寺、道觀,各族胡人爭相穿漢服、行漢禮、取漢名,漢家建築更是隨處可見。”
“可是如今大軍進軍西域,屬下卻沒能見到一處如此景象,彷彿大軍已經來到了化外之地,每每想來真是痛心!”
劉衍點頭說道:“是啊,所以時不我待。此戰朝廷已經調集了數十萬大軍西征,如果不能一鼓作氣拿下整個西域,那以後估計也很難再有這樣的機會和局面了。”
就在這時,西北都督韓秦快步走來,手中還拿著一份公文:“閣老,出事了,這是內閣急書!”
劉衍微微皺眉,如果不是出了大事,內閣不會動用急書來訊息的,於是急忙開啟公文看了起來,臉色直接變了變。
汪博和韓秦對視一眼,二人心中也很是緊張,難不成是哪裡又有外族入寇了?
劉衍看完之後,冷聲說道:“找死!”
汪博問道:“閣老,出了什麼事?”
劉衍冷聲說道:“上個月,衍聖公孔胤植病亡,其長子孔興燮繼承衍聖公的稱號,隨即便公然上書朝廷,認為朝廷窮兵黷武,以至於民生凋敝,應立即停止收復西域、裁撤瀚海都護府、安東都護府、嶺北都護府,裁撤國防軍、駐防軍,以減少朝廷開支,重興重文輕武之正道,如此才可復興大明!”
“這個孔興燮一上書,便有朝廷和地方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文官跟著上書,現在已經在朝中鬧出很大的動靜了。”
汪博和韓秦大吃一驚,汪博更是怒聲說道:“這些腐儒要幹什麼!我大明有如今的局面,就是數十萬將士浴血奮戰打下來的,西域還沒收回,西南土司也沒有收拾,東面還有倭寇蠢蠢欲動,他們竟然想著放馬南山,都在想什麼,一群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