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五十五章 調查衍聖公

自公元1055年,宋仁宗下旨將孔子的第46代孫孔宗願封為衍聖公開始,衍聖公這三個字便成為華夏文人的精神領袖。雖然這個衍聖公在宋朝,不過是一個八品小官,但是因為孔子在天下士子心中的神聖地位,這個衍聖公的爵位也就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因此,無論是任何朝代,都只有孔子的嫡系後人才能承襲衍聖公的爵位。

衍聖公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位於山東曲阜的衍聖公府,在規模上也僅僅比皇宮稍遜一籌。得益於先祖孔子在古代讀書人心中的神聖地位,衍聖公也因此成為了古代地位最顯赫的特殊公爵。

可是在劉衍看來,衍聖公的形象卻並不是那麼的光輝燦爛,除了象徵意義上的高大形象外,劉衍認為衍聖公一系不管是在文化上、學術上、政治上還是節操上,都給孔聖人丟盡了臉,稱其為“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貳臣”一點也不為過!

衍聖公雖然一直號稱是古代文壇領袖,可是卻毫無文人的風骨和氣節。特別是每當中原面臨異族入侵時,衍聖公府總是選擇在第一時間投降。為了保住衍聖公的爵位,甚至不惜卑躬屈膝。衍聖公府這種左右搖擺的態度,也是最為現代天下人所詬病的。

例如,在北宋滅亡之後,趙構帶領殘存的宋朝宗室在臨安建立了南宋政權,將隨行而來的孔子第47代孫孔端友封為新任衍聖公,並且在衢州建了新的衍聖公府。留在曲阜衍聖公府的那些孔子後人,則紛紛落在了金兵手上。這些人雖然身為孔子後人,可是卻並不知“捨身成仁”為何物,反倒是深諳“識時務者為俊傑”,轉眼間就投靠了金朝。

公元1140年,金熙宗冊封孔子的第49世孫孔璠為衍聖公,由此就形成了衍聖公府南北二宗並立的情況。1220年蒙古騎兵南下,從金朝手中奪取了曲阜,曲阜衍聖公府裡的孔子後人又落在了元朝手中。元朝看到金朝、南宋各有一個衍聖公,於是乾脆將孔子的第50世孫孔元用也封為了衍聖公。這一次,孔子後人也是欣然接受,由此宋金元三朝並起,各有了一個衍聖公,也算是貽笑大方了。

而後歷史上的滿清入關、日本侵華等等,當代的衍聖公都是第一時間投降,甚至滿清入關的時候,當代衍聖公甚至連個屁都沒放,反而主動剃髮了,也不知道當其看到自己先祖孔聖人的畫像時,會不會覺得自己腦袋上的金錢鼠尾不合時宜?

此番衍聖公孔興燮趁著劉衍統軍在外,幾次三番的上書朝廷,要求朝廷裁撤軍備、與民休息,在劉衍看來是一反常態的,以往衍聖公可沒有這般關心時政,也沒有這般膽量,敢與朝廷實權派大臣唱反調。

所以從一開始,劉衍就認定在孔興燮的身後肯定隱藏著一股勢力,如今大明國勢蒸蒸日上,這股勢力開始蠢蠢欲動,想要跳出來摘桃子了。

“推著衍聖公出來摘桃子,這背後之人也沒長什麼腦子!”

劉衍在內閣官署對眾人說道:“本公手握百萬大軍、掌控大明權柄,如果憑藉一個十四、五歲的所謂衍聖公,就可以竊取了大明權柄,那這也太滑稽了!”

眾人也紛紛贊同,只不過陳新甲說道:“閣老,如今朝廷大臣裡面,文官的勢力已經被幾次打壓,在屬下看來,根本形不成合力了,更沒有誰會有這個膽子和能力,所以此事有蹊蹺。”

劉衍也點了點頭,說道:“本公從西域班師回朝的路上,就仔細斟酌過這件事情,也始終想不明白,到底是什麼人在孔興燮的背後,對於朝中上下,也想不到誰有這份膽量和手段,可以拿衍聖公這個招牌搞事情!”

隨後劉衍便對眾人說道:“不過既然事情出了,那就要徹底解決此事。從今日開始,諸位便要嚴格約束各部官吏。今日以前的事情,本公可以既往不咎,畢竟衍聖公這三個字在文官心中還是很有分量的,跟著孔興燮胡言亂語一番也沒必要大開殺戒。不過從今日以後,如果有誰再跟著孔興燮瞎胡鬧,那本公就認定此人與孔興燮背後的勢力有關,到時候就別怪本公不客氣了!”

眾人聞言心中凜然,紛紛領命。

接著,劉衍對軍情部尚書吳國金說道:“至於調查孔興燮擾亂國政一案,就交給軍情部直接調查,查明真相後,移交公訴部進行審判定罪!”

吳國金和白文議當即領命。

劉衍直接繞過了督察部和刑部,將孔興燮的事情定性為案件,直接交給了軍情部,明顯是將此事提升到了最高點,看樣子劉衍是下定決心要重辦衍聖公了。

此時眾人心中都在感嘆:“孔興燮啊孔興燮,你沒事跳出來幹嘛,找死啊?”

“孔興燮畢竟是衍聖公,身份和地位在那裡擺著,派人前去調查不合適。此事吳尚書就親自跑一趟吧,也不用繞彎子,直接公開調查!”

吳國金當即領命。

眾人再次大吃一驚,直接正面大張旗鼓的調查,這是要當著天下人的面,狠狠的抽衍聖公的大嘴巴子啊,到時候不知道會激起多大的事情來。

此次事端結束後,不管最後的定性如何,至少衍聖公這三個字的神聖性要大打折扣了。

會議結束後的當日,吳國金便從軍情部挑選了數十名精銳,策馬前往山東曲阜縣。

孔府位於曲阜城的中心,坐北朝南,迎面是一個粉白的大照壁,門前孔子像兩側,有一對兩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紅邊黑漆的大門上鑲嵌著狻猊鋪首,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底金字的"聖府"匾額,相傳為大明嘉靖朝內閣首輔嚴嵩的手書。

在大門兩旁的明柱上,懸掛著一對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這副對聯口氣之大自不待言,發人深思的是上聯"安富尊榮"的富字,下聯"文章道德"的章字,"富"字上少了一點,"章"字中多了一筆,意思是說衍聖公官職位列一品,田地萬畝千頃,自然富貴沒了頂;孔子及其學說"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聖人之家的"禮樂法度",也就能天地並存,日月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