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三年五月初一,北京城。
此時西征大軍已經盡數回撤,數十萬民夫分成幾批開始遣散,劉衍也率領中軍開始東歸。
朝廷的軍費開支在這裡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裡,開始大幅下降,朝廷的財政壓力也減輕了許多。
隨後劉衍的公文也快馬送入北京城內,參謀部尚書陳新甲隨即召集各部尚書到內閣官署議事。
“諸位,諸位!”
此時在內閣官署內,因為西域大捷,北庭都護府、安西都護府、西海都護府、烏斯藏都護府這四大都護府相繼建立,大明的實際控制疆域幾乎翻了一倍,眾人身為此時的內閣大臣,都幾乎肯定的可以青史留名了,所以紛紛在官署內彈冠相慶,相互恭喜的聲音此起彼伏,以至於陳新甲不得不幾次三番的示意眾人安靜一下。
“呵呵,諸位的心情可以理解,不過現在還有許多正事,咱們先商議正事,今晚在崇文門內大街的聚福樓,我擺下酒宴,咱們大家再一醉方休,如何?”
“好!就這樣吧。”
“呵呵,陳部堂爽快,今晚不醉不歸。”
“哈哈,大明內閣尚書齊聚一堂,到時候又是一番佳話啊。”
眾人熱鬧了一會兒之後,便紛紛落座。
隨後眾人開始議事。
按照劉衍在公文中的要求,西海都護府、烏斯藏都護府、安西都護府的都護、副都護,以及駐守國防軍的兵力等事務,都已經是定好的了,所以眾人也沒有什麼需要商議討論的。
現在眾人需要確定的事情,就是這三個新組建的都護府構架,儘快將各部衙門的官吏人選,以及遷徙百姓、劃分府縣、編戶齊民、整頓部落等事務處理好。
此前有了北庭都護府和瀚海都護府的經驗,此時眾人商討起來也是順風順水,進展很快。
僅僅過了一個多時辰,各項議題便盡數商討完畢,陳新甲看著整理好的三大都護府籌建方略,笑呵呵的對眾人說道:“好啊,我現在就去面見陛下,硃批之後,立即下發執行,諸位也要儘快落實下去。”
“現在已經是五月初了,爭取在八月之前,讓安西都護府、西海都護府、烏斯藏都護府的府衙全部建立起來,至少也要讓這三大都護府能夠正常運轉。”
“是!”
隨後陳新甲帶著方略來到御書房,見到了正在這裡翻閱近期內閣處理過政務事宜的崇禎帝,以及隨侍在旁邊的太子朱慈烺。
如今大明帝國的政務基本上都被內閣把持,大政方針都是由劉衍決策,崇禎帝作為大明帝國的皇帝,其實已經淪為“吉祥物”,只是負責在內閣擬定的政策上面進行硃批,以及出面處理一些禮儀方面的事務。
但是即便如此,崇禎帝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御書房內,或是看書,或是翻看內閣辦理過的公務,反正就是不讓自己閒暇下來,也許崇禎帝的心中也有許多的不甘,更多的則是失落。
“臣,拜見陛下!”
“平身。”
“謝陛下。”
此時西域大捷,大軍開始回撤的訊息,崇禎帝和太子朱慈烺已經都知道了,為此父子二人還連續幾天飲酒慶賀,這對於崇禎帝這個以節儉著稱的皇帝來說,實在是破天荒的事情。
也只有當初李自成覆滅,以及滿清被攻滅的時候,崇禎帝才像這般高興過。
隨後陳新甲便將內閣擬定的方略稟報了一番,然後說道:“陛下,如今朝廷已經開始全力籌建三大都護府,接下來朝廷對於安西、烏斯藏、西海三地,以及北庭的投入將大大增加。當然隨著西域大戰的結束,朝廷的軍費開支大幅減少,兩者相抵之後,朝廷的整體開支應該會減少一些,財政壓力也會減輕不少。”
“嗯,很好啊!”
此時的崇禎帝滿面紅光,笑著說道:“如今我大明國勢如日中天,這都是諸位臣工與閣老的功績,朕心甚慰啊!”
陳新甲自然少不了謙遜了一番,說了一些“陛下洪福齊天”、“此乃歷代先皇庇佑”等話語。
不過隨後崇禎帝話鋒一轉,說道:“只不過進來衍聖公幾次上書,要求朝廷裁撤兵馬、與民休息,不要再好大喜功,引得朝廷之中也有不少文官響應,不知道內閣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新任衍聖公孔興燮今年十四歲,但是據說此人才思敏捷、頗為聰慧,對於朝廷大政方針也頗有自己的見解。
但是作為沉浮宦海幾十年的陳新甲來說,自然不相信這個年紀輕輕的孔興燮能夠有這種膽量,敢反對閣老劉衍的大政方針,甚至還提出要求朝廷縮減兵備、裁撤兵力。
如果此人不是受人鼓動、被人利用了,那就是一個年少狂妄,一心找死之輩!
這麼多年與劉衍的接觸下,陳新甲完全明白劉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不管是衍聖公還是什麼,只要對大明不利,或者說是對華夏不利,反對閣老劉衍的主張,都將成為其打擊的物件,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