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後,京都城外。
都護苗紹率領明軍二十多萬將士抵達這裡,這一路趕來,沿途的日本各處城鎮全都被拿下,而且基本上都是兵不血刃拿下的,駐守在各處的日軍已經不見了蹤影,甚至只有一些日本浪人和武士會襲擊明軍大隊人馬,隨後便被一一清除。
苗紹命山西鎮總兵官魯東哈達留下其部駐防軍第五營在後方,負責駐守各處佔據的城池,保證前線大軍與西面海上的北洋艦隊第一支隊保持聯絡,這便是明軍的後勤補給線了。
起初副都護盧英對這一決定表示反對,認為大軍後方的護衛兵馬太少了,至少也要留下兩到三個營的兵力才行。
不過苗紹卻認為沒有必要,目前大明有海上優勢,再加上日本國土狹小,沒有什麼戰略縱深可言,一旦戰局不利,明軍將士可以在日本列島的任意一個海灘撤走,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不要補給線都可以,所以留下一個營的兵力在後方,已經是非常給日軍面子了。
也就是在苗紹率軍抵達京都城下的這一天,琉球都護府都護陳暉派來的信使也到了。
“啟稟都護,這是我家都護的親筆公文,請查驗!”
這一天,明軍各部並沒有進攻京都城,而是在城外西面和南面安營紮寨,苗紹準備先讓各部將士休整一天,然後再進攻京都城。
此時在中軍大帳內,苗紹接過陳暉的親筆公文看了起來。
隨後苗紹便笑著對身旁的副都護盧英、山西道總兵官魯東哈達等各部總兵官、副總兵說道:“陳都護大才,並沒有北上與我軍匯合,而是在北洋艦隊第二支隊的掩護下,率領國防軍第十六軍將士出海,從海路直接進攻日本江戶城了!”
副都護盧英聞言也笑著說道:“嗯,此舉很大膽,但是成功的機率很大。倭寇的主力在咱們這邊牽制著,而且已經元氣大傷,江戶城那邊應該沒有多少兵力了,一擊得手的可能性非常大。”
山西道總兵官魯東哈達也說道:“咱們這裡有一個倭寇的什麼天皇,江戶城那邊是倭寇的徵夷大將軍,不管咱們那邊先取勝,倭寇都要亡國了!”
眾人頓時士氣大振。
其實在開戰之前,劉衍便給眾人下達過指示:日本國人口眾多、兵力雄厚,各部將士一旦登陸日本,不要糾結一城一地的得失,真要一座城池、一座城吃的去爭奪,別說明軍出動二十多萬大軍了,就是再增兵二十萬也不夠用。
這倒不是說會有多大的兵力消耗,而是日本各處的城池很多,明軍真要一處一處的“拔釘子”,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也不知道要分出多少兵力駐守地方,去震懾那些人口。
所以對付日本國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擊潰其主力大軍,然後直接“黑虎掏心”,讓日本舉國投降。
可以說,不管是苗紹率軍直取京都城,還是陳暉率軍直取江戶城,都是在不折不扣的執行劉衍的這個“最高指示”。
此時苗紹對來人說道:“煩勞立即回去稟報陳都護,就說我這裡已經擊潰倭寇主力,並且斬首十幾萬,倭寇的主力已經被我軍牽制在京都城一帶了,請陳都護放手大幹一場吧。”
“是。”
送走了使者,苗紹便與眾人商議進攻京都城的方略。
盧英說道:“目前京都城內的倭寇兵力雖然不少,至少有十萬人馬,但基本上都是潰兵,還有建制的兵力也就是一半而已。目前倭寇各部人心惶惶、士氣低落,依我看,我軍應儘快展開總攻,不給倭寇調集援兵,以及休整喘息的機會!”
魯東哈達也說道:“都護!我部願為先鋒,明日就進攻京都城。”
其餘眾將也是紛紛請戰,認為既然已經打到了京都城下,就要速戰速決,此戰不可拖延。
苗紹說道:“好既然諸位已經統一了意見,那大軍明日清晨開始圍城,正午時分開始進攻,先試探一下京都城的深淺。”
魯東哈達大笑著說道:“好啊,跟這些倭寇主力殘部決戰於京都城,讓那些小矮子知道,我大明的兵鋒是何等的銳利!”
與此同時,德川家光已經收到了酒井忠勝的求救信。
德川家光萬萬想不到,自己精心幾年打造的數十萬新軍,竟然在明軍手下潰敗得如此徹底,現在就連京都城都被明軍給圍了,日本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
雖然德川家光一向與後光明天皇不和,但是一旦京都城陷落,後光明天皇被明軍抓獲,甚至是斬殺,自己這個徵夷大將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法理,德川家的一切也將在頃刻間垮塌。
於是德川家光立即下令禁衛軍進行整頓,準備親自率軍救援京都城。
可是隨後的一個訊息,卻讓德川家光徹底傻眼:一些江戶城的商賈帶來的了一個訊息,一支大明的龐大艦隊已經在幾天之前過了館山城的外海,正在朝著江戶城襲來。
這個訊息是幾天之前的,按照明軍艦隊的速度,德川家光意識到江戶城隨時都會被明軍艦隊突襲。
也就是在這一天,江戶城外出現了一支龐大的艦隊,有上百艘戰艦,還有數量巨大的運輸船。
這些船隻上懸掛著大明的日月金濤戰旗,在海面上迎風招展,讓江戶城的守軍見了震撼不已。
德川家光聞訊大驚失色,立即下令江戶城實行戒嚴,禁衛軍的五萬兵馬也停止支援京都城,而是全部登城防守,全力防衛江戶城。
此時的德川家光也只能寄希望於酒井忠勝了,希望這個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大將,可以率領剩下的兵馬死守京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