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五年二月初三,北京城。
與日本國簽訂的合約早已經送到了京城內,經內閣稽核無誤後,當即予以批准,崇禎帝也硃批簽字,並且蓋上了玉璽,至此這份合約便正式生效了。
這天早上,劉衍與國防部尚書田輝敘、海軍部尚書鄭芝龍、參謀部尚書陳新甲三人商議,正式下令東征日本各部大軍開始分批撤回。
都護苗紹、副都護盧英率領國防軍第六軍各部,以及安東都護府駐防軍各營將士分批渡海到朝鮮國,然後從朝鮮國向北撤回安東都護府境內駐防。
山西道總兵官魯東哈達率領駐防軍各營一道撤往朝鮮國,然後從朝鮮國一路向北,途徑遼東回到國內。
都護陳暉、副都護鄭興率領國防軍第十六軍從薩摩藩方向撤回琉球都護府駐紮。
同時日本國方面已經籌集到了第一筆賠款,金額為三千萬銀幣,這筆賠款將隨著魯東哈達部帶回國內。
當然,這三千萬銀幣的賠款中,只有大概一千三百萬左右是錢財,剩下的一千七百萬左右,都是用金、銀、銅、鐵等礦石,以及可用於造船的圓木,或者是糧食、硫磺、硝石,甚至是牲畜等各種物資,透過十分之一的比例折價衝抵的。
這筆賠款幾乎已經要了日本國上下的大半條命,不但日本的國庫就此枯竭,各地的藩主也幾乎是掏空了家底,就連日本民間也幾乎被搜刮了一遍,可以說日本國從上到下都已經窮得叮噹響。
不過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第二筆一千萬銀幣的賠款,可以拖延到明年,也就是崇禎二十六年的三月之前再交付,也算是給了日本國上下一個喘息的機會。
這日,劉衍與田輝敘、鄭芝龍、陳新甲先開了一個關於撤軍的小範圍會議,然後便派人通知其餘各部尚書,又接著開了一個內閣全體會議。
待到眾人全部到齊之後,劉衍開口說道:“今日的第一個議題,就是東征日本有功將士的封賞問題。”
“就在今日,國防部已經制定了撤軍的決定,參謀部也已經規劃了各部的撤軍路線,並且今日下達了撤軍的命令,東征日本的各部將士接到命令後,將各自撤回原本駐地。”
“所以在各部將士返回駐地之後,朝廷也要開始對有功將士進行封賞了,今日諸位便商議一下吧。”
隨後眾人便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了起來,不過雖然眾人的意見都略有不同,但是整體上還是有一個大的方向,那就是一定要重賞。
此戰過後,大明帝國多了一個可以賺取大量利益,可以讓民間商賈和百姓富足的所在,而且還剪除了一個巨大的威脅,這份功勞絕不亞於真正的開疆拓土。
而且眾人之中只有劉衍真正的認識到,東征日本的勝利,大明帝國得到的好處絕不只是面前的利益,真正的獲利乃是得到了一塊真正意義上的“殖民地”。
哪怕大明對日本的所謂殖民程度,遠不如歐洲各國的對外殖民程度,但是也足以讓大明帝國有了一處可以隨時輸血的血瓶,而且這還只是一個開始。
最後,在劉衍的主持下,內閣眾人定下了對有功將士的封賞決議:
安東都護府都護苗紹因功受封,由中山郡公升遷為中山國公,加封武散階為從一品榮祿大夫,武勳從一品柱國。
安東都護府副都護盧英因功受封,由延東侯升遷為延東郡公,加封武散階為正二品金吾將軍,武勳正二品上護軍。
國防軍第六軍總兵官吳興洲因功受封,由廬州伯升遷為廬州侯,加封武散階為從二品定國將軍,武勳從二品護軍。
國防軍第六軍副總兵白明尋因功受封,由安慶伯升遷為延安慶侯,加封武散階為正三品昭毅將軍,武勳正三品上輕車都尉。
國防軍第八軍總兵官劉景亮因功受封,由九江伯升遷為九江侯,加封武散階為從二品定國將軍,武勳從二品護軍。
國防軍第八軍副總兵韓崇輝因功受封,由嶽州伯升遷為延嶽州侯,加封武散階為正三品昭毅將軍,武勳正三品上輕車都尉。
安東都護府駐防軍第一營、第二營、第三營各部將領全部晉升一級,並且自參將起,有功將領全部封伯爵,其餘將士也有大量賞賜。
山西道總兵官魯東哈達,因功受封,由定西侯升遷為定西郡公,加封武散階為從二品定國將軍,武勳從二品護軍。
接著便是琉球都護府眾人:
琉球都護府都護陳暉因功受封,由武陵郡公升遷為武陵國公,加封武散階為從一品榮祿大夫,武勳從一品柱國。
琉球都護府副都護鄭興因功受封,由平南侯升遷為平南郡公,加封武散階為正二品金吾將軍,武勳正二品上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