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七十七章 番外篇:山東巡撫(一)

崇禎三十年,三月。

這一年裡,經歷了太多風雨的崇禎帝病體沉重,朝中上下也蒙上了一層陰霾,早在正月的時候,崇禎帝便將大明皇帝僅剩的一些權柄移交給太子朱慈烺,自己安心在宮中養病。

如今的大明帝國如同一架高效的機器,在各種法條、制度的控制之下,不斷向前執行著。也正是因為如此,讓皇權的交接非常平穩,並沒有出現歷史上那種朝局動盪的情況。

也就是在這一年,山東巡撫顏繼祖上書吏部,請求告老還鄉。

歷史上,顏繼祖早在清軍攻入濟南府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可是因為劉衍的緣故,歷史的軌跡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顏繼祖非但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因為丟掉濟南府城、失陷藩王而被問罪丟命,反而做到了善始善終,在年老之時選擇告老還鄉,準備頤養天年了。

很快,顏繼祖請辭的奏章就被批准,返回來的公文還夾帶了劉衍的一封親筆信。

在這封信中,劉衍高度讚揚了顏繼祖多年來為國效力的功勳,並且暢想了當年自己在山東時候,與顏繼祖聯手合作的事情,讓顏繼祖看了心中很是高興。

如今大明帝國各處的巡撫已經先後被取消,各地的巡撫不是調離別處,就是年紀到了直接致仕,畢竟按照如今的官制,各省已經沒有巡撫這個職位。只有顏繼祖這個山東巡撫始終沒有變動,一直坐鎮濟南府城。

朝野上下自然明白這是為什麼,無非是顏繼祖的確對朝廷有功,另外也是內閣首輔劉衍念舊,所以想讓顏繼祖有始有終而已。

如今顏繼祖主動請求告老還鄉,也算是給自己的仕途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吏部批覆之後,顏繼祖便開始收拾行囊,其實也沒有什麼好收拾的,多年下來,顏繼祖的繼續都送回了老家,身邊只有一些應用之物,帶上幾個僕從就能帶走了。

隨後幾天,顏繼祖在濟南府城宴請賓客,都是自己身為巡撫的部下,以及濟南府、兗州府、青州府等各地的軍將、文官。

眾人對於這位老巡撫非常尊重,畢竟當年內閣首輔劉衍尚在山東領兵的時候,還曾受到顏繼祖的照顧,這份資歷放眼如今的朝廷之中,可以說是沒有幾份的。

所以許多路途較遠的官吏早早的出發,甚至在顏繼祖準備宴請部下之前,不少人聽到顏繼祖要告老還鄉的風聲,便急匆匆的趕往濟南府城,準備送一送這位老巡撫。

顏繼祖一連在濟南府城帶了七、八天的時間,然後才辦理了交接,帶著幾個僕從以及簡單的行囊,從濟南府城出發,準備先前往北京城。

此時參謀部參謀李繼文、胡宗明都在北京城為官,吏部尚書王文鎮等人也都在北京城內,所以顏繼祖也想在回老家之前,與眾人見上一面,畢竟自己年事已高,一旦回到老家去,恐怕這輩子就沒機會再與眾人見面了。

顏繼祖一行出了濟南府城,第一站便來到了城北的鏵山東村,看著人來人往的村鎮,顏繼祖心中感慨。

此時顏繼祖還記得當年這裡剛剛興建的時候,遷過來的百姓都是各地的流民,眾人衣衫襤褸、拖兒帶女的,非常的悽慘。

這麼些年過去了,如今的鏵山東村已經十分繁榮富足,這裡的百姓耕種、經商,甚至在村子邊上還興建了兩處工坊,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顏繼祖見了心中高興之餘,竟然也有些不捨,畢竟濟南府這個地方是自己辛勤耕耘了幾十年的地方,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

想到此去之後,此生恐怕很難再回來了,顏繼祖的心中便有了一絲難過,隨即帶著僕從在村子裡逛了起來,想再多看幾眼。

“嗯?”

看了一會兒,顏繼祖便看到一座很新的大宅,從外面看去,這處宅子至少有三進兩跨院,而且正房還是新式的水泥兩層房屋,非常的氣派,於是便跟路過的村人問道:“請問這裡是何人的住所,竟然如此氣派?”

“哦,老先生是問這處宅院啊?”

“正是。”

“這是老李家的。”

“老李家?”

“是啊,”

村人說道:“老李父子三人原本是流民,被朝廷安置在這裡落了根。後來老李家響應朝廷的號召,舉家遷往了瀚海都護府淨州城,據說二兒子李富貴現在是瀚海都護府駐防軍的百戶官了,打過西域、打過老毛子,三兒子是商務部的官吏,現在在日本國為國經商,一家子很有些本事,在淨州城那邊也頗有產業。”

顏繼祖點了點頭,如此說來,這老李家也是奮進的一家,該當有此富貴:“這家人不錯,在淨州城有了富貴,還想著回鄉修宅,這是不忘本啊。”

“誰說不是呢,老李家與村子裡關係很好。只不過老李命不好,大兒子和老伴當年都是被流賊殺了,後來日子好了,想要回家建老宅,卻病死在村子裡,去的時候兩個兒子都不在身邊,也算是一大遺憾了!”

顏繼祖聞言頗為唏噓,問明瞭老李的埋葬處,便命部下去買了些貢品,順便也去老李墳前祭拜了一番。

隨後顏繼祖一行便從鏵山東村出發,前往北京城會友。

一路上,顏繼祖一行經過河間府等地,看著各地繁華的城池、美滿的鄉間,難以想象當年的大明是何等的絕望和破敗,在看看如今眼前的景象,就好像是做了一場噩夢,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