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巡撫顏繼祖去世一年後,年末臘月時節。
眼看著還有一個多月就要到春節了,民間的喜氣已經越發的濃烈。
只是今年的春節不同以往,顯得格外熱鬧,此時的太子朱慈烺已經繼位,大明帝國在內閣首輔劉衍和新皇朱慈烺的領導下,當然,主要是在劉衍與內閣的領導下,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強大起來,如今已經成為傲視環宇的強大帝國。
所以,這一年的春節裡,大明帝國南北東西各地,都是異常的熱鬧,各地都在張燈結綵。
東面日本國,李喜樂已經登上船隻,準備返回山東鏵山東村的老家過年,在書信中,二哥李富貴已經料理好了淨州城內李家的各處產業和房產,正帶著妻小馬不停蹄的返回鏵山東村,兄弟二人準備今年在老家過年,順便給父親老李上墳。
在北面的廣武州內,駐防軍隊長大頭雖然沒能回家,但是也“糾集”了一眾同袍,在城內酒肆擺酒慶賀,眾人歡快暢飲,也是好不熱鬧。
在西面,遊擊將軍來東回到了靈藏城內,去了一趟靈山衛等地,來東也算是心滿意足了,便安心在靈藏城內生活,每日帶著妻小四處採買年貨,將府上裝扮得喜慶而又熱鬧,新年的氣氛越發的濃烈。
而在更西面的于闐城內,高島津也結婚了,娶了一個西域女子,此時妻子已經懷孕,高島津的臉上總是掛著幸福的笑容,每日忙活起來充滿了幹勁,將家裡的產業和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
就在春節之前,高島津還去了一趟淨州城,趕在李富貴出發前往山東之前,高島津到李富貴家裡拜訪,給李富貴和李喜樂帶去了很多禮物,專門給老李也帶去了一份,當然是貢品和心意,託李富貴一起帶去山東老李墳前供奉。
這一天,高島津正帶著妻子在街上逛著,準備買些窗花和燈籠回去,另外再找醫館的產科大夫預約一下,畢竟妻子再過不久就要生了,得提前做好準備。
忽然街上一陣熙攘,高島津看去,只見安西都護府都護汪博的隊伍正從這條街經過,看人馬的樣子,應該是準備出遠門的。
“都護大人要去哪?”
高島津心中想著,便聽身邊維護秩序的駐防軍士兵小聲說著:“聽說了嗎?今年都護大人要回山東靈山衛過年,說是回去敘舊,就不知道閣老會不會也回去了。”
“靈山衛啊?那可是當今咱們大明的復興聖地,真想去看看。”
“從咱們于闐城到靈山衛,距離何止幾千裡,就算是都護大人也只能安頓好這邊的軍政事務之後,才能過去小住幾天,而且還要提前幾個月向朝廷稟報,在國防部、吏部等處備案之後,才能動身的。”
“像咱們這些小兵小將的,恐怕也只有等到退役之後,才能有時間和機會去靈山衛朝拜了。”
聽了旁邊駐防軍士兵的話,高島津不由得感嘆一聲,看來今年的春節果然不同凡響,恐怕會有許多大人物前往靈山衛的,想想就讓人嚮往。
不過等待高島津看到身邊高鼻深目的妻子時,臉上的笑容更加幸福起來,也許對自己來說,這于闐城才是最好的歸宿,也是從這一刻起,高島津便不想再去別處遊歷,只想著與妻子在於闐城這裡相伴餘生了。
轉眼到了來年的正月,過了臘八節之後,王家莊萬福油坊外面停下了一輛樸素的馬車,在兩名侍女的攙扶下,身披貂皮大氅的陳江氏從馬車上下來,然後邁步朝著油坊走去。
“原來是夫人到了!”
“李掌櫃,我提前派人定的豆油準備好了嗎?”
“啟稟夫人,已經準備好了。”
“貢品呢?”
“也準備好了,小的這就命人搬上馬車。”
陳江氏在油坊內坐了一會兒,這裡的陳設與當年的都一樣,這麼多年都沒有什麼變化,想必也是萬福油坊老掌櫃王靖的命令。
如今王靖已經過世幾年了,這萬福油坊也按照王靖臨終遺言的安排,上交給朝廷商務部,成為正經八本的“國營工坊”。
如今的陳江氏已經是商務部的侍郎官銜,一年到頭在大明各地做生意,非常的忙碌,丈夫陳勳則是在北京城內坐鎮,夫妻倆一年到頭都是聚少離多的。
到了眼下過年,陳江氏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要回大盤堡過年,於是在知會陳勳之後,便先一步過來,準備將大盤堡的老房子收拾一下,等陳勳處理完軍務,並且向朝廷報備之後,再帶著一兒一女趕過來。
過了一會兒東西都已經搬上了馬車,陳江氏便辭別了油坊掌櫃,上車離開了王家莊,前往大盤堡。
如今的王靖墓地就在大盤堡的東面,差不多在大盤堡與王家莊的中間位置,是一處風水絕佳的寶地。從王家莊前往大盤堡的官道,就在王靖墓地不遠的位置。
陳江氏乘坐馬車途徑王靖墓地,便帶人下車徒步前往,準備在這裡祭拜一番。
“咦?”
陳江氏見到墳前已經拜訪了不少的貢品,另外還有焚燒表紙的痕跡,顯然是有人前來祭拜過,而且看樣子還不是一批人。
“這就怪了,閣老尚在京城,夫人如今接手了皇明商會,也沒時間過來,還會有誰過來祭拜?”
陳江氏心中疑惑,帶人祭拜了一番,便上車繼續向大盤堡的方向行進。
如今在大盤堡,最初的肥皂工坊依然在生產著,並且產量還不錯,足以供應萊州府一帶。
所以此番回來過年,陳江氏也派人聯絡了這裡的管事,讓其給自己打了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