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萬是相當觸目驚心的數字,所以,他在車上問葉子藝要來了相關的調查檔案,看看能不能找出線索。
葉子藝很痛快地同意了,然後從車的後備箱拎出幾疊檔案,又順便找出一把軍用匕首。
至於筆記本和鋼筆,駕駛座旁的小筐裡就有,用不著浪費時間去買。
“你確定不要一點重火力的武器?我可以給你搞來火箭筒。”
對於葉子藝的提議,喻戎果斷搖頭。
“太誇張了,這把刀我都只是用來防身而已,輕裝上陣,關鍵時候能少一些累贅。”
檔案袋裡的內容相當豐富,裡面介紹大部分人都是在封閉的空間裡突然消失的。
家中、酒店、公共廁所甚至正在行駛的計程車。
當然,檔案也有修訂,說有個別失蹤的人,過幾天又會莫名其妙的出現,目前還未查出原因。
檔案後面是更勁爆的真相。
直到如今,事件還能被掩蓋,是因為絕大部分受害者都被怪談出版社冒名頂替了,出版社用人工智慧偽裝受害者的通話、簡訊、影片,欺騙家屬,以為他們出國留學、外地出差,甚至參與機密工程,然後找個機會讓“他們”意外死亡。
這是相當龐大且精細的網路工程,至於這種手段這是否正確,喻戎保留自己的意見。
“所有受害者都被人工智慧偽裝了嗎?”
他懷疑這種辦法是否能盡善盡美,因為特殊情況總會發生,總有程式碼應付不了的狀態。
葉子藝知道對方指的是什麼,嘆了口氣。
“並不是,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借助敵人的力量。”
“敵人的力量?”
喻戎沒明白這裡的“敵人”指的是誰。
葉子藝也沒打算告訴他真相。
“這就不要多問了,問了也是心裡的一塊疙瘩。”
既然如此,喻戎低下頭接讀檔案。
其中一個案例相當詭異,警方去受害者家調查,門窗緊閉、大門反鎖,地板上沒有打鬥的痕跡,監控攝像頭也證明受害者回家後並沒有出去,可人就這麼蒸發了。
457萬件失蹤案件,沒有一家媒體報道,喻戎也一點印象也沒有。
他感受到現實的迷離與虛幻,自己與世界的本質竟如此疏遠。
若不是成為規則類調查員,他恐怕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所在的這座城市每時每刻都有人失蹤。
也許下一刻失蹤的就是自己,那時候,周圍的人也永遠不會意識到自己消失了,即使是父母,依舊平時該幹什麼就幹什麼。
葉子藝突然說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在想,這是在欺騙受害者的家屬,是不人道的。”
喻戎愣了一會兒,有些驚訝地看向一旁的美女。
“你會讀心術?”
葉子藝露出了淡淡的微笑,將本就知性的氣質,點綴地更加迷人。
“我們都在做我們認為對的事。因為出版社的拼死拼活,幾百萬家庭依舊相信他們的家人還活著,而你們調查員的努力,能夠幫助更多人避免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