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了袁老的話語,馬老面上露出了驚異之色,“老袁,你莫不是在開玩笑,陳小友的畫功,真的超過你的弟子,甚至於方小友嗎。”
他與袁老也是多年的好友,對於其大弟子方文博自是非常熟悉,方文博跟隨袁老十多年,其畫功足可以達到袁老一半的功力,甚至猶過之而無不及。
而面前的陳小友,看起來不過才二十出頭,就算是從孃胎裡出來就開始畫畫,也絕計不會超過方文博,只是因為兒童的心理,遠遠不如成年人健全,所感悟的,自然也沒有成年人那般多。
“嘿嘿,馬老哥,是不是開玩笑,你看過陳小友的畫作就知道了。”袁老有些得意的說道,陳小友的畫作,有著非同一般的秘密,絕對可以說這老頭大吃一驚。
看到袁老如此自信的面孔,馬老不禁笑了笑,“哦,這麼說,我倒要見識見識了,陳小友,可否將你的畫作拿來一觀。”
“好的,馬老,袁老的話事有些誇大,我的畫作沒有他說的那般好。”陳逸點了點頭,將裝有自己那幅畫作的畫筒打了開來,從中取出了卷在一起來畫紙,之後遞給了馬老。
陳逸這番話語,讓馬老笑了笑,對陳逸的表現,有些滿意,面對長輩的誇讚,依然能夠不驕不躁,這確實難得,看著陳逸遞到面前的畫作,他先擺了擺手,然後讓一旁的中年人拿了一雙白手套,戴在手上之後,這才接過了陳逸手中的畫。
哪怕這幅畫真的不值一提。他也不會因為畫作價值,而粗暴的對待任何一幅畫。
接過畫作後。看了看畫紙,他的面上露出驚訝之色,而後摸了摸畫紙,“這是涇縣高質量的乾隆貢宣,一般人可是買不到啊。不過對於高老弟的師弟來說,倒不是一件難事。”
袁老笑了笑,倒是沒有說破,能夠讓這馬老體驗一下他當時的震驚,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聽著馬老的話語,陳逸笑了笑,關於宣紙的一些知識,高存志也跟他詳細的講過。正是因為有些畫家所用的宣紙,都是特製的,所以從鈐印到畫面,再到紙張,都是鑑定一幅畫作是否真品的因素所在。
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因為唐代涇縣又屬於宣州府管轄,所以叫做宣紙。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而明清兩代,由於文化的蓬勃發展。使得宣紙的製造工藝也是越來越好。
而袁老所給他的這一張乾隆貢宣,主要是延續了唐代以為的製作工藝,嚴格按照乾隆年間的宣紙標準進行生產,用的是好原料,由涇縣技術最高超的工人手工製作完成。
這一款乾隆貢宣,也是現代一些著名畫家書畫最常用的宣紙。可以說是宣紙中的高階產品,其價格在一萬二千多一刀,一刀為一百張,所以一張宣紙的價格在六百元左右,而且供不應求。
手工宣紙現在市場極為火爆,特別是中高階宣紙,不是與商家有著熟悉的關係,普通人根本買不到高階宣紙,造紙很簡單,但是造宣紙,卻並非易事,宣紙製作需要兩種主要原材料,一為青檀皮,二為少田稻草。
青檀樹是華夏所特有的品種,一棵青檀樹長成需要十年的時間,而且完全要人工從青檀樹上剝下樹皮,勞動強度高,願意做這項工作的人非常的少,青檀樹的生長週期,極大的限制了宣紙量的擴大,可以說,現在宣紙的產量,是十年前青檀樹種植數量所導致的,而現在青檀樹的數量,也影響著十年後宣紙的產量。
觀察過宣紙之後,馬老將畫紙慢慢展開,平鋪在了旁邊一張長方形條桌上。
“這筆墨,看起來好像在近期所作啊,其畫作之間,完全將工筆畫的特點顯現了出來,但如此,還是與方小友有些差距,白色的孔雀,黑色的烏鴉……妙極,妙極,哈哈,沒想到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出這樣的意義。”當看到了畫作上那相對而立的孔雀和烏鴉,馬老本來還有些不在意,這時大笑著說道。
“以孔雀在河邊倒影的形式,來體現出它的心理,而且最大的亮點,就是孔雀與烏鴉的眼睛,二者的動作相同,眼睛所表達出的情緒,卻是截然相反,這點睛之筆,功力非凡啊。”馬老面上帶著驚訝,看了看陳逸,如果不是袁老在這裡,他實在無法相信,這幅畫作,是面前這年輕人所作。
之後,他看向了畫作右上方的一行小字,“六月十三,於嶺南畫派袁老家中,浩陽陳逸,這,陳小友,你這幅畫是昨天所作出來的。”
以這幅畫的完美程度,在他看來,最少也要構思一段時日,斷然不可能在一天之內便完成了。